令君 [lìng jūn]
1. 魏晋间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以称位居枢要的大臣。
3. 对县令的尊称。
令君 引证解释
⒈ 魏 晋 间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以称位居枢要的大臣。
引《晋书·荀瑁传》:“帝尝谓曰:‘ 魏武帝 言:荀文若 之进善,不进不止; 荀公达 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司马光 《陪子华燕醮厅酒半过赵中令园》诗:“簪裾丞相閤,林沼令君家,烟曲香寻篆,杯深酒过花。”
⒉ 对县令的尊称。
引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梁郑公 克家 未第时,为 潮州 揭阳 宰馆客,寓县治东斋。斋前有梅一株,忽於九月中盛开……邑士多赋诗,往往皆諂令君。”
宋 王安石 《慎县修路者》诗:“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
金 王寂 《黄桃花》诗:“道士厌看千树老,令君别换一城新。”
国语词典
令君 [lìng jūn]
⒈ 古时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称位居枢要的大臣为「令君」。
引《晋书·卷三九·荀勖传》:「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
唐·沈佺期〈别侍御严凝〉诗:「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
⒉ 对县长的尊称。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两令君之意,弟非不感激。」
令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首释义:⒈头朝东。 《礼记·丧大记》:“疾病……寝东首於北牖下。”孔颖达 疏:“以东方生长,故东首乡生气。”《论语·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邢昺 疏:“病者常居北牖下,为君来视,则暂时迁乡南牖下,东首,令君得南面而视之。”⒉东侧,东边。《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地方解进去禀道:‘非空庵 尼姑俱躲在 极乐庵 中,今已缉获……’知县教跪在月臺东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继之 派在第三房,正是东首的第二间。”
- 2.
仙洞省释义:四省之一·执掌占卜以及历法的作成·而且也是被视为彩八仙住所的宫殿进行管理·仙洞省的长官令君,只有缥家一族的人才能担任·因此很多时候令君的位置都是空置的,在这种时候就由令尹担任仙洞省的代理长官·。
- 3.
令公香释义:见“令君香”。
- 4.
令君香释义: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 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 5.
入务释义:⒈谓着手处理。唐 白居易《晚兴》诗:“将吏随衙散,文书入务稀。”⒉宋 代掌酒税之官名酒务,亦借称酒店。因以“入务”谓止酒不饮。宋 苏轼《七月五日》诗之一:“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王十朋 集注引 陈师道 曰:“酒入务,谓止酒不饮也。”宋 苏轼《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诗:“赵子 饮酒如淋灰,一年十万八千杯。若不令君早入务,饮竭东海生黄埃。”
- 6.
分庭释义:⒈分处庭中,以示平等。《汉书·货殖传》:“子赣 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隋书·卢思道传》:“通人 杨令君、邢特进 已下,皆分庭致礼,倒屣相接。”《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五年》:“对罢,诣 王黼 第,黼 欲令庭趋,尼楚赫 不可,分庭而见。”清 李渔《蜃中楼·寄书》:“使君秉天朝宪节,寡人司水国微权,既辱分庭,只行抗礼。”⒉指分处庭中。南朝 宋 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分庭荐乐,析波浮体。”
- 7.
和絃释义:⒈同弦音不协调。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长姑嫁 慈溪 姚 氏……有《自嘲》一联云:‘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絃。’”⒉音乐术语。称和声的结构单位。在多声部音乐中,按着三度或非三度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和弦。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那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音乐主题,终于战胜了一切,走向终止--在几个极度响亮的和弦中戛然而止。”谓与他人的弦音相应和。明 陈子龙《偕熊令君伯甘游》诗:“和絃愧同调,击壤庶齐观。”
- 8.
国香释义:⒈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左传·宣公三年》:“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唐 冯贽《云仙杂记·蜂蝶慕香》:“都下名妓 楚莲 者,国香无及,每出,则蜂蝶相随慕其香。”唐 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二:“国香 荀令 去,楼月 庾公 来。”参见“令君香”。⒉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唐 宋之问《过史正议宅》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广群芳谱·花谱二三·兰蕙》引 宋 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亦用以借指其他名花。宋 苏轼《再
- 9.
留香荀令释义:荀令君到别人家里,坐过的席子好几天都有香味。比喻美男子。
- 10.
荀令香释义:《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荀令君 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按,荀令君 即 荀彧,字 文若,为侍中,守尚书令。传说他曾得异香,用以薰衣,馀香三日不散。后以“荀令香”指奇香异芳。
- 11.
衡流释义:⒈横穿水流。《左传·哀公十七年》:“衞侯 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⒉铨选人才的品官。流,流品。南朝 陈 徐陵《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非欲令君作此怨诉,但既忝衡流,应须粉墨,庶其允当,无负朝寄耳。”
- 12.
解槖释义:犹解囊。清 方文《四令君诗·崔高淳正谊》:“明年復相期,解槖情未倦。”
- 13.
谏省释义:御史台的别称。唐 刘禹锡《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诗:“諫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宋 司马光《英宗皇帝挽歌辞》之三:“諫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清 方文《四令君诗·梁宣城平叔》:“明年入諫省,奉使 闽 粤 行。”
- 14.
销损释义:消耗减损。《南史·齐随郡王子隆传》:“年二十一,而体过充壮,常使 徐嗣伯 合芦茹丸以服自销损,犹无益。”明 袁宗道《贺阳曲金令君父母荣封序》:“其身之福,安得不就销损乎?”
- 15.
雀环释义:《后汉书·杨震传》“父 宝”李贤 注引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宝 年九岁时,至 华阴山 北,见一黄雀为鴟梟所搏,坠於树下,为螻蚁所困。宝 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 宝 再拜曰:‘我 西王母 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 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用“雀环”为知恩报德之典。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呜呼!小人之説不止蛇珠雀环之可笑也。宋庠 登科,此常事耳,而以为救蚁之报,甚至於绘之为图以惑世愚民。”参见“
- 16.
饲雀释义:《后汉书·杨震传》“父 宝”李贤 注引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载:震 父 宝 九岁时“见一黄雀为鴟梟所搏,坠於树下,为螻蚁所困”,遂取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伤愈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 宝 再拜”致谢,并赠白环四枚,云:“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因以为典。
- 17.
香令释义:晋 习凿齿《襄阳记》:“刘季和 曰:‘荀令君 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以“香令”指 三国 魏 荀彧。亦用以借指高雅才识之士。
- 18.
黄雀报释义: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杨宝 年九岁,至 华阴山,见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 宝 取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 宝 曰:“吾 西王母 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后以“黄雀报”指感恩图报。明 何景明《双燕篇》:“虽无黄雀报,岁愿巢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