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送 [zī sòng]
1. 谓移文保送。
咨送 引证解释
⒈ 谓移文保送。
引《清文献通考·选举一》:“其餘各衙门咨送,务遴才品,不得但取资次,亦不得浮猎声华。”
《文明小史》第三六回:“﹝ 张安中 説﹞:‘莫如入陆军学校,学成了,倒还有箇出身。只是咨送的文书办来没有?’ 仲翔 愕然道:‘怎么定要咨送的?这咨文却未办来?’”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各府辽远,寒士负笈之资固自不易;愚意以为,莫如令各州县为具川资咨送到省。”
咨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扃试释义:谓科举时代考生各闭一室应答试题。 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戊辰科庶常散舘,例在内廷扃试。”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於覆名扃试之外,别求旁搜广采之术。”《清史稿·选举志二》:“督、抚、学政,按其功课,严密扃试。优者分别等第,咨送京师大学堂覆试。”
- 2.
正案释义:⒈正式审定的名单。 《文明小史》第一回:“发出案来,接着便是正场、初覆、二覆、三覆,不到半月都已考完。发出正案,跟手考试武童。”《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一》:“又覆准:顺天 録遗之贡监生员,学政务与正案一体详造年貌籍贯全册咨送,以便监试按册查覈。”⒉正式案件。《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白公 ﹞又向 子谨 道:‘此刻正案已完,可以差个人拿我们两个名片,请 铁公 进来坐坐罢。’”
- 3.
选録释义:⒈选拔与录用。《宋书·蔡廓传论》:“及固辞銓衡,耻为志屈,岂不知选録同体,义无偏断乎。”亦指被选中录取。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玛赛复友人书》:“每年有考,劣者革出,优者方准进读,三年后总考选録者,咨送总署,或内留当差,或外放随员。”⒉选择收录。郑观应《与月岩四弟书》:“选録中外先哲修身、治家、处世名言汇成一册,留示子孙。”李广田《<朱自清选集>序》:“为了使这本选集能如期付印,选录时所根据的都是已经出过单行本的作品。”
- 4.
録科释义:清 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科考一二等,及三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其馀因故未考者,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名不列于学宫。不经科考者,均由学政考试,名为“録科”。经录科录取者即可参加乡试。明 陈子龙《直纠大贪疏》:“童生之入学及诸生之补廪録科,皆有定价。”《儒林外史》第七回:“次年録科,又取了第一。”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其歷考上中等者咨送院试,考取后名曰艺生,俟大比之年咨送京都大学堂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