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榜 [chūn bǎng]
1. 亦作“春牓”。春试中式的名榜。指春试。
春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春牓”。
⒉ 春试中式的名榜。
引唐 许浑 《赠桐庐房明府先辈》诗:“帝城春榜謫灵仙,四海声华二十年。”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二:“青衫日照夸春牓,白首餘年哭故人。”
明 吴承恩 《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
⒊ 指春试。
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因春榜动,选场开, 魏生 别了妻子,收拾行囊,上京应取。”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如今春榜动,选场开。”
国语词典
春榜 [chūn bǎng]
⒈ 科举时代进士试的榜单。因于春季发布,故称为「春榜」。唐·释齐己〈送刘蜕秀才赴举〉诗:「都人看春榜,韩字在谁前?」宋·陈善也作「春牓」。
引《扪虱新话·上集·卷四·毕状元诗》:「当年春榜首闻名,对御如君有几人?」
春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习释义:⒈演习;练习。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山西 天水、陇西、安定、北地 处势迫近 羌 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至乃讲试累月,督以楚挞,昼夜修习,废寝与食。”⒉学习;研习。《南史·陈新安王伯固传》:“为政严苛,国学有墯游不修习者,重加檟楚,生徒惧焉,由是修业颇进。”唐 白居易《六十救学者之失》:“此由官失其业,师非其人,故但有修习之名而无训导之实也。”元 郑廷玉《金凤钗·楔子》:“小生造物低,闭了选场,在状元店修习一年,今年春榜动,却去应举去。”⒊修行。晋 葛
- 2.
取应释义:即应举。 参加科举考试。元 石德玉《曲江池》楔子:“来年春榜动,选场开,须着 元和 孩儿取应去。”明 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庆》:“今年是大比之年,昨日郡中有吏来辟召,你可上京取应。”清 李渔《风筝误·遣试》:“今当大比之年,要打发他上京取应。”
- 3.
春榜释义:⒈亦作“春牓”。 春试中式的名榜。唐 许浑《赠桐庐房明府先辈》诗:“帝城春榜謫灵仙,四海声华二十年。”宋 欧阳修《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二:“青衫日照夸春牓,白首餘年哭故人。”明 吴承恩《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⒉指春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因春榜动,选场开,魏生 别了妻子,收拾行囊,上京应取。”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如今春榜动,选场开。”
- 4.
春牓释义:见“春榜”。
- 5.
秋榜释义:秋试后所发的榜。 亦借指秋试。明 吴承恩《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喜事自然连接。”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十:“余戊午秋闈,与 锡山 李 君 时乘,同寓 马 姓家,同登科榜,垂五十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明年秋榜,插了金花,还你个举人。”
- 6.
选场释义:⒈科举考试的试场。元 柯丹丘《荆钗记·议亲》:“春榜动,选场开,收拾行李,上京科举。”《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话説大 宋 徽宗 宣和 三年上春间,黄榜招贤,大开选场。”⒉从一部戏剧中挑选出的某一场。《文汇报》1:“上海京剧院在晚会上演出了三出折子戏:《望江亭》选场《庙遇》、《铡美案》和《凤还巢》。”
- 7.
陆氏庄荒释义:唐 李冗《独异志》卷下:“唐 崔羣 为相,清名甚重。元和 中,自中书舍人知贡举。既罢,夫人 李氏 因暇日常劝其树庄田以为子孙之计。笑答曰:‘余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天下,夫人復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羣 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 陆相 门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 简礼,不令就春闈之试。如君以为良田,则 陆氏 一庄荒矣。’羣 惭而退,累日不食。”后遂以“陆氏庄荒”为在科举考试方面杜绝行私请托之典。金 元好问《五月十二日座主闲闲公讳日作》诗:“门生白首浑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