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买宴释义:封建时代臣下献钱财以参与国君所设的宴会。《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甲午,詔今后诸侯入朝,不得进奉买宴。”《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甲午,前 静难 节度使 侯章 献买宴绢千匹,银五百两;帝不受,曰:‘诸侯入覲,天子宜有宴犒,岂待买邪!自今如此比者,皆不受。’”《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復遣其子 蒋国公 从鑑、户部尚书 新安 冯延鲁 来买宴。”
- 2.
仲年释义:次年,第二年。 王国维《观堂集林·唐写本燉煌县户籍跋》:“《唐六典》:‘户部尚书职: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
- 3.
侍丁释义:古代留侍父母的丁男。《隋书·炀帝纪上》:“篤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賙赡之实,明加检校,使得存养。”《唐六典三·户部尚书》:“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新唐书·食货志一》:“詔十丁以上免二丁,五丁以上免一丁。侍丁孝者免徭役。”
- 4.
儗似释义:模仿,仿照。明 文徵明《送周君还吉水叙》:“詔以公与故户部尚书 夏忠靖公 并祠於 吴 ……明年庙成,庙有像设;而公去 吴 久,蔑所儗似。”
- 5.
刘棉花释义: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明 文林《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屡为臺諫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鋭於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以其耐弹也。”
- 6.
判牍释义:批阅公文。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是时 周文勤公 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而 肃顺 亦为户部尚书,同坐堂皇判牘。”
- 7.
司农释义:⒈官名。 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后稷 为司农。”颜师古 注:“主播种。”⒉官名。汉 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 建安 改为大农,由 魏 至 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 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 光绪 年间,常熟 人 翁同龢 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
- 8.
司徒释义:⒈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 掌管全国土地和人民。西汉后期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改为司徒。后世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⒉复姓。
- 9.
大司农释义:官名。秦 置治粟内史,汉景帝 时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北齐 时称司农寺卿,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元 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明 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 10.
季年释义:⒈晚年;末年。《左传·文公元年》:“晋文公 之季年,诸侯朝 晋。”《汉书·鲁恭王刘馀传》:“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 咸丰 季年,中西重立和约。”陈垣《党使我获得新的生命》:“我出生在 清 朝季年。”⒉指第三年。王国维《观堂集林·唐写本敦煌县户籍跋》:“《唐六典》户部尚书职,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
- 11.
屯难释义:⒈艰难。语本《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民志应而愿税,国屯难而思抚。”唐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时逢屯难,勋业成焉。”⒉指祸乱。
- 12.
户曹尚书释义: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
- 13.
暇裕释义:⒈悠闲不迫。 明 李东阳《户部尚书王公之南京诗序》:“其为政精练,法比识达体要,而以平恕易直行之,从容暇裕,久而不倦,亦可谓有优为矣。”⒉空闲。沈从文《菜园》:“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青年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 14.
枢相释义:唐 宋 对宰相兼枢密使者之称。清 代对官至大学士的军机大臣亦有此称。宋 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枢相》:“《宋朝会要》曰:唐 以中官为枢密使,后唐 始有带相印者。则枢相之始自 后唐 也。又 至道 三年八月,以 曹彬 为兼侍中充使,大中祥符 五年九月,以吏部尚书 王钦若、户部尚书 陈尧叟 并守本官同平章事充使,儒臣为枢密而兼使相,自 钦若 始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近二三年,京曹日窘,寻常部院官出无车马者什九,殊不足以自别於齐民。而堂堂枢相且日策骡车入 东华门 内直,则 公孙宏 之故智矣!”专
- 15.
柴棘释义:⒈荆棘。明 田汝成《炎徼纪闻·岑猛》:“华林 贼,来亦得;土兵来,死不测。黄狐跳梁白狐立,十家九家逻柴棘。”⒉比喻心计。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 云:‘人谓 庾元规 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⒊犹柴瘠。唐 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公﹞年甫十六,先君捐馆,七日絶饮,三年泣血,縞素有制,儒家叹其从礼,柴棘加等,议者忧其死孝。”
- 16.
正科释义:⒈明 清 科举制,按常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会试。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会试逢丑、未、辰、戌年为正科,区别于临时特设的其它专科和加行的恩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上问户部尚书 潘世恩:‘今科会试有重赴琼林宴者乎?’世恩 对:‘有壬申进士 翁方纲,壬申今无正科。’”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此於文武正科处特设专科,以考西学。”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我朝有繙译生员、举人、进士、翰林异试异榜,与正科诸士同赐出身。”⒉清 代府医学官名。清 梁章鉅《称谓录·医学官》:“礼部则例,凡直省
- 17.
流内释义:隋 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 宋 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通典·职官一》:“隋 置九品,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凡三十阶,自太师始焉,谓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大 唐 自流内以上并因 隋 制。”《隋书·刑法志》:“合赎者,谓流内官及爵秩比视、老小阉痴并过失之属。”《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命户部尚书 温仲舒、右丞 向敏中 与吏部流内銓注拟选人。”
- 18.
理算释义:⒈犹治理,署理。《元史·世祖纪十二》:“召 江淮行省 参知政事 忻都 赴闕,以户部尚书 王巨济 专理算 江淮省。”《元史·世祖纪十二》:“辛巳,詔遣尚书省断事官 秃烈羊呵 理算 云南。”⒉犹核算,计算。《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其理算论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外任以三岁为满,钱穀典守以二岁为满。”《元史·选举志四》:“军官转入民职,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陞转。”⒊审理;清算。《元典章·刑部十一·强窃盗》:“如拿获招了呵,依着他招了的理算。”《
- 19.
苗脉释义:⒈亦作“苗脉”。指矿苗和矿脉。《宋史·食货志下七》:“绍圣 元年,户部尚书 蔡京 奏:‘岑水 场铜额寖亏,而 商 虢 间苗脉多,陕 民不习烹採,久废不发。’”《金史·食货志三》:“﹝ 大定 ﹞十六年三月,遣使分路访察铜鑛苗脉。”宋 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况铁炭中卖,处处增足,非比铜坑,苗脉须要寻求。”⒉比喻事物的根源。明 杨慎《鄮山正论》:“介甫 亦可谓侥倖甚矣,然其苗脉亦从为 伊川 护法中来。甚至 介甫 作诗駡 昌黎,而 考亭 亦以其诗为是。”⒊见“苗脉”。
- 20.
还朝释义:返回朝廷。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二十九年冬,还朝,上以御所乘苍鹰船上迎之。”元 吴澂《贾侯修庙学颂》:“至大 二年,还朝拜户部尚书。”《儒林外史》第一回:“入了 浙江 境,才打听得 危素 已还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