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力行 力行的意思
xíng

力行

简体力行
繁体
拼音lì xíng
注音ㄌ一ˋ ㄒ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组词】:力气。力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组词】:视力。生产力。控制力。(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组词】:力学。作用力。保守力。(4) 用极大的力量。【组词】:尽力。力挫。力挽狂澜。(5) 姓。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指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去行动。

力行的意思

力行 [lì xíng]

1. 犹言竭力而行。努力实践。

力行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竭力而行。

《书·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 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 俱为赤尉,力行猛政。”

⒉ 努力实践。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国语词典

力行 [lì xíng]

⒈ 竭力实践,勉力去做。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申公传》:「为治者不在多语,顾力行何如耳。」


力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酉异梦释义:指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落榜后,无力行路,雇了一顶双人轿抬到了家中,回家一病不起,在床上足足躺了40多天。
    • 2.
      不法之徒释义:⒈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⒉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 3.
      世好释义:⒈时尚,世俗所爱好的。宋 苏舜钦《夜闻秋声感而成咏》:“未能追世好,且乐樽酒间。”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颠 张 醉 素 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元 揭徯斯《处士杨君墓志铭》:“其力行,敦六行,明五教,邪説不能乱,世好不能惑。”⒉犹世交。宋 陆游《送子虡赴金坛丞》诗:“汝虽登门晚,世好亦牵联。”《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同你来的那位 尤公,是世好么?”
    • 4.
      乐禁释义:关于举乐的禁令。《宋史·乐志五》:“及 高宗 之丧,孝宗 力行三年之制,有司虽未尝别设乐禁,而过期不忍闻乐。”
    • 5.
      全武行释义:⒈戏曲中指规模较大的武打:排演一出全武行好戏。 ⒉泛指暴力行为(多指人多的)。
    • 6.
      内乱释义:指由国内的政治、经济等原因引起的社会动乱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暴力行动和战争。
    • 7.
      前卫释义:⒈军队行军时担任前方警戒和护卫任务的部队。 任务是保障主力行动的安全和战斗展开。⒉某些球类比赛中位置在前方主要担任助攻与助守的队员。⒊领先潮流的:前卫作家。
    • 8.
      力行释义:努力实践:身体力行。力行诚信原则。
    • 9.
      动凶释义:使用暴力行动。
    • 10.
      勉勉释义:力行不倦貌。
    • 11.
      博闻彊识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 征 吴,原 从行”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博闻强识”。宋 苏轼《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
    • 12.
      变乱释义:⒈战争或暴力行动所造成的混乱。⒉变更并使紊乱:变乱祖制。变乱成法。
    • 13.
      后卫释义:⒈军队行军时担任后方警戒的部队。 任务是防止敌人来自后方的追击或袭击,掩护主力行动的安全。⒉某些球类比赛中主要担任防守的队员。
    • 14.
      和平归根释义: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
    • 15.
      好学力行释义:勤奋学习,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 16.
      威行释义:⒈武力行为。 ⒉指道德行为。⒊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 17.
      屯政释义:屯田措施。《续文献通考·田赋五》:“﹝ 卢象昇 ﹞大兴屯政,积粟二十餘万,諭九边皆式之。”《清史稿·食货志一》:“光绪 二年,朱以增 亦言:‘或谓屯政宜边陲,不宜腹地。’”《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曰裁营伍而力行屯政。”
    • 18.
      强仁释义:勉力行仁。
    • 19.
      捐馆舍释义:抛弃馆舍。 死亡的婉辞。《战国策·赵策二》:“今 奉阳君 捐馆舍。”唐 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公自捐馆舍,殆逾三纪,家国多故,未克反葬。”宋 陆游《<吕居仁集>序》:“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清 恽敬《与来卿书》:“清如先生 捐馆舍,世间又少一读书力行之人矣。”亦省作“捐馆”、“捐舍”。唐 颜真卿《鲜于公神道碑铭》:“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元祐 五年……未几,先公捐舍。八年,纯仁 再入相。”明 张煌言《祭四叔父文》:“知叔父以
    • 20.
      施暴释义:⒈采取暴力行动。⒉指强奸。

力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酉异梦释义:指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落榜后,无力行路,雇了一顶双人轿抬到了家中,回家一病不起,在床上足足躺了40多天。
    • 2.
      不法之徒释义:⒈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⒉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 3.
      世好释义:⒈时尚,世俗所爱好的。宋 苏舜钦《夜闻秋声感而成咏》:“未能追世好,且乐樽酒间。”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颠 张 醉 素 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元 揭徯斯《处士杨君墓志铭》:“其力行,敦六行,明五教,邪説不能乱,世好不能惑。”⒉犹世交。宋 陆游《送子虡赴金坛丞》诗:“汝虽登门晚,世好亦牵联。”《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同你来的那位 尤公,是世好么?”
    • 4.
      乐禁释义:关于举乐的禁令。《宋史·乐志五》:“及 高宗 之丧,孝宗 力行三年之制,有司虽未尝别设乐禁,而过期不忍闻乐。”
    • 5.
      全武行释义:⒈戏曲中指规模较大的武打:排演一出全武行好戏。 ⒉泛指暴力行为(多指人多的)。
    • 6.
      内乱释义:指由国内的政治、经济等原因引起的社会动乱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暴力行动和战争。
    • 7.
      前卫释义:⒈军队行军时担任前方警戒和护卫任务的部队。 任务是保障主力行动的安全和战斗展开。⒉某些球类比赛中位置在前方主要担任助攻与助守的队员。⒊领先潮流的:前卫作家。
    • 8.
      力行释义:努力实践:身体力行。力行诚信原则。
    • 9.
      动凶释义:使用暴力行动。
    • 10.
      勉勉释义:力行不倦貌。
    • 11.
      博闻彊识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 征 吴,原 从行”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博闻强识”。宋 苏轼《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
    • 12.
      变乱释义:⒈战争或暴力行动所造成的混乱。⒉变更并使紊乱:变乱祖制。变乱成法。
    • 13.
      后卫释义:⒈军队行军时担任后方警戒的部队。 任务是防止敌人来自后方的追击或袭击,掩护主力行动的安全。⒉某些球类比赛中主要担任防守的队员。
    • 14.
      和平归根释义: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
    • 15.
      好学力行释义:勤奋学习,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 16.
      威行释义:⒈武力行为。 ⒉指道德行为。⒊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 17.
      屯政释义:屯田措施。《续文献通考·田赋五》:“﹝ 卢象昇 ﹞大兴屯政,积粟二十餘万,諭九边皆式之。”《清史稿·食货志一》:“光绪 二年,朱以增 亦言:‘或谓屯政宜边陲,不宜腹地。’”《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曰裁营伍而力行屯政。”
    • 18.
      强仁释义:勉力行仁。
    • 19.
      捐馆舍释义:抛弃馆舍。 死亡的婉辞。《战国策·赵策二》:“今 奉阳君 捐馆舍。”唐 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公自捐馆舍,殆逾三纪,家国多故,未克反葬。”宋 陆游《<吕居仁集>序》:“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清 恽敬《与来卿书》:“清如先生 捐馆舍,世间又少一读书力行之人矣。”亦省作“捐馆”、“捐舍”。唐 颜真卿《鲜于公神道碑铭》:“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元祐 五年……未几,先公捐舍。八年,纯仁 再入相。”明 张煌言《祭四叔父文》:“知叔父以
    • 20.
      施暴释义:⒈采取暴力行动。⒉指强奸。

力行造句

1.身教重于言教,领导要求群众做到什么,首先自己要身体力行

2.他们除了向社会大众大声疾呼环保的重要,每个人更是身体力行,一丝一毫都不敢鬆懈。

3.他曾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十余年。

4.博学笃行,学好知识走天下与时俱进,身体力行创新思。

5.他身体力行地深入抗洪第一线,带动大家,终于制伏了洪水。

6.身体力行得来的经验很深刻。

7.科学家们已经识别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在那些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的男人的暴力行为中起着作用。

8.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9.祝你新年里,天空一片晴朗,快乐心中徜徉,自由随风飘荡,身体力行健康,奋劲儿热情高涨,顺利成就梦想。

10.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

11.身体力行表示你愿意分担付担,协助打扫洗碗等工作。

12.对于丈夫长期的暴力行为,她决定不再逆来顺受,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13.躬行己说,身体力行

14.我们应当身体力行,畅所欲言。

力行(l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力行是什么意思 力行读音 怎么读 力行,拼音是lì xíng,力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力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