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放债 放债的意思
fàngzhài

放债

简体放债
繁体放債
拼音fàng zhài
注音ㄈㄤˋ ㄓ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g,(1)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例句】: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2) 散(sàn)。【组词】: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3)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组词】: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4) 驱逐到远方去。【组词】:放逐。放黜。流放。(5) 到基层去。【例句】: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6) 发出。【组词】:放电。放毒。放光。发放。(7)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组词】:放债。放贷。(8) 扩展。【组词】:放大。放宽。(9) 花开。【组词】:百花齐放。心花怒放。(10) 搁、置。【例句】: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11) 至。【组词】: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zhài, ◎ 欠负的钱财。【组词】:借债。欠债。还债。公债。外债。内债。债户。债主。债权。债券。债台高筑。

基本含义

借出钱财给他人。

放债的意思

放债 [fàng zhài]

1. 借钱给人以收取利息。

[give credit; make a loan; lend money for interest;]

放债 引证解释

⒈ 借钱与人以收取利息。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谓之放债取利可乎?”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放钱》:“今人出本钱以规利入,俗语谓之放债,又名生放。”
吴组湘 《山洪》五:“她名叫 摇弟奶奶,是村上一位有钱放债的老寡妇。”


国语词典

放债 [fàng zhài]

⒈ 借钱与人收取利息。也作「放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初是你每众人总承我这样好主顾放债,本利丝毫不曾见面,反又要我拿出银子来。」


放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贷释义:放债。
    • 2.
      债主释义:借给别人钱财收取利息的人;放债的人。
    • 3.
      债利释义:⒈借债应付的利息。⒉放债所得的利息。
    • 4.
      债负释义:⒈指借债或放债。⒉指所欠的债。
    • 5.
      出举释义:放债。《隋书·食货志》:“十七年十一月,詔在京及在外诸司公廨,在市廻易,及诸处兴生,并听之。唯禁出举收利云。”
    • 6.
      出钱释义:⒈放债;贷钱于人。《史记·孟尝君列传》:“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 薛。岁餘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高柔 ﹞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 焦子文,求不得。’”⒉拿出钱来。《汉书·文翁传》:“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宋史·食货志上四》:“又农民出钱难於出力,若遇凶年,则卖庄田、牛具、桑柘,以钱纳官。”《水浒传》第三六回:“那教
    • 7.
      印子钱释义:旧中国高利贷的一种。 放债人以高利放款,本利一起计算,限借债人分次归还,每次归还都在折子上盖一印记。是放债人对借债人的一种残酷剥削形式。
    • 8.
      子母相权释义:⒈古代有关货币本位与流通的理论。谓同时流通的两种货币,可以用一种为标准确定对另一种的交换率。最早作系统阐述者为东周单旗。见《国语·周语下》。⒉谓经商取利或放债取息。
    • 9.
      子钱家释义:放债取息的人。犹言高利贷者。
    • 10.
      定开债券释义:定期开放债基是一种创新封闭式债基,结合了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优点,采用封闭运作与定期开放相结合的方式。
    • 11.
      将本图利释义:放债求息。
    • 12.
      廨钱释义:隋 初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 13.
      恩不放债释义:对亲人不宜放债。意指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 14.
      放囊释义:指在赌场上放债。
    • 15.
      放款释义:⒈(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等)把钱借给客户。⒉放债。
    • 16.
      放责释义:同“放债”。《北齐书·陈元康传》:“溺於财利……放责交易,徧於州郡,为清论所讥。”
    • 17.
      放账释义:放债。
    • 18.
      生放释义:放债。
    • 19.
      秋放释义:指官府秋日向民间放债。
    • 20.
      胥士释义:唐 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新唐书·食货志五》:“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
放债是什么意思 放债读音 怎么读 放债,拼音是fàng zhài,放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放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