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例行 例行的意思
xíng

例行

简体例行
繁体
拼音lì xíng
注音ㄌㄧˋ ㄒ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组词】:例证。例题。举例。例句。例如。(2) 规定。【例句】:例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例。凡例。条例。破例。发凡起例。(3)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组词】:例会。例假。例行公事。(4)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组词】:事例。病例。案例。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按照惯例或规定进行的日常事务或工作。

例行的意思

例行 [lì xíng]

1. 按照惯例、规定等处理。

例行 引证解释

⒈ 按照惯例、规定等处理。

张书坤 《正气歌》三:“例行步骤作完了, 志新 被戴上手铐。”


国语词典

例行 [lì xíng]

⒈ 依照惯例、规定等处理。

《旧唐书·卷一七二·萧俛列传》:「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僶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

如:「例行步骤」。


例行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例规释义:⒈沿袭下来一贯实行的规矩;惯例。⒉旧时指按照惯例给的钱物:交例规。⒊条例和规章。
    • 2.
      定期释义:⒈定下日期:定期召开代表大会。 ⒉属性词。有一定周期的;有一定期限的:定期刊物。定期存款。
    • 3.
      常规释义:⒈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打破常规。 ⒉属性词。一般的;通常的:常规武器。⒊医学上称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如“血常规”是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等的检验。
    • 4.
      照例释义:按照惯例;按照常情:春节照例放假三天。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例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推释义: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后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成为例行公事。《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汉 张衡《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藉之千亩。”南朝 梁武帝《藉田》诗:“一人慙百王,三推先亿兆。”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三推劝根本,百穀收阜坚。”
    • 2.
      专车释义:⒈在例行车次之外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或汽车。⒉机关单位或个人专用的汽车。
    • 3.
      分理释义:使经受迅速检验和处理以处置例行细节(如记录有关初步资料等)
    • 4.
      发房释义:谓将案件交给承办例行公事的书吏。
    • 5.
      官样文章释义:旧时官场例行的公文,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语。 比喻装模作样,内容空虚,敷衍了事的言论或措施。
    • 6.
      岁饫释义:古代王侯每年例行的宴会。 《国语·周语中》:“飫以显物,宴以合好,故岁飫不倦,时宴不淫。”韦昭 注:“岁行飫礼,不至於懈倦也。”
    • 7.
      常例释义:惯例:沿用常例。情况特殊,不能按常例行事。
    • 8.
      年审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审查或审验:年审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整改。
    • 9.
      年检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或检验:汽车年检。 对金融机构进行年检。
    • 10.
      故事释义:⒈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故事。 奉行故事(按老规矩办事)。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讲故事。⒊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性。
    • 11.
      票查释义:谓例行检查。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查倒毙》:“凡驛中额马,该管上司或每季或年终,票查马匹有无缺额,有无倒毙。”
    • 12.
      等因奉此释义:“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13.
      老公事释义:⒈旧时指久在机关任职,熟悉公务和文书的下级职员。⒉例行公文。
    • 14.
      虚应故事释义: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故事:例行的事。
    • 15.
      行香挂牌释义: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 16.
      计册释义: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计册虽送府司院攒造解京,而朝覲乃有本州县攒造解府汇解之册,其式不一,照各处旧例行可也。若夫朝覲官员于计册賫部之后,总于岁内到齐,元旦同朝臣庆贺。”
    • 17.
      过套释义:作为例行公事而走过场。
    • 18.
      部办释义:清 代各部书办。 承司官命令办理例行的文书事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就是交部,那部里你当他认真的堂官、司员会议起来么?不过交给部办去查一查旧例,看看与旧例符不符罢了。”张友鹤 注:“这里指吏部的书吏。”《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盘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
    • 19.
      青梅煮酒释义: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 煮酒,暖酒。
    • 20.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

例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推释义: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后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成为例行公事。《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汉 张衡《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藉之千亩。”南朝 梁武帝《藉田》诗:“一人慙百王,三推先亿兆。”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三推劝根本,百穀收阜坚。”
    • 2.
      专车释义:⒈在例行车次之外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或汽车。⒉机关单位或个人专用的汽车。
    • 3.
      分理释义:使经受迅速检验和处理以处置例行细节(如记录有关初步资料等)
    • 4.
      发房释义:谓将案件交给承办例行公事的书吏。
    • 5.
      官样文章释义:旧时官场例行的公文,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语。 比喻装模作样,内容空虚,敷衍了事的言论或措施。
    • 6.
      岁饫释义:古代王侯每年例行的宴会。 《国语·周语中》:“飫以显物,宴以合好,故岁飫不倦,时宴不淫。”韦昭 注:“岁行飫礼,不至於懈倦也。”
    • 7.
      常例释义:惯例:沿用常例。情况特殊,不能按常例行事。
    • 8.
      年审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审查或审验:年审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整改。
    • 9.
      年检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或检验:汽车年检。 对金融机构进行年检。
    • 10.
      故事释义:⒈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故事。 奉行故事(按老规矩办事)。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讲故事。⒊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性。
    • 11.
      票查释义:谓例行检查。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查倒毙》:“凡驛中额马,该管上司或每季或年终,票查马匹有无缺额,有无倒毙。”
    • 12.
      等因奉此释义:“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13.
      老公事释义:⒈旧时指久在机关任职,熟悉公务和文书的下级职员。⒉例行公文。
    • 14.
      虚应故事释义: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故事:例行的事。
    • 15.
      行香挂牌释义: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 16.
      计册释义: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计册虽送府司院攒造解京,而朝覲乃有本州县攒造解府汇解之册,其式不一,照各处旧例行可也。若夫朝覲官员于计册賫部之后,总于岁内到齐,元旦同朝臣庆贺。”
    • 17.
      过套释义:作为例行公事而走过场。
    • 18.
      部办释义:清 代各部书办。 承司官命令办理例行的文书事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就是交部,那部里你当他认真的堂官、司员会议起来么?不过交给部办去查一查旧例,看看与旧例符不符罢了。”张友鹤 注:“这里指吏部的书吏。”《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盘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
    • 19.
      青梅煮酒释义: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 煮酒,暖酒。
    • 20.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

例行造句

1.我们仅是例行公事,请你予以配合。

2.她这个秘书,每天只是处理一些例行公事。

3.她这个秘书,每天只不过处理些文件例行公事而已。

4.我们只是例行公事,希望你能配合。

5.车子出了事故,先查驾照,这是例行公事。

例行(l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例行是什么意思 例行读音 怎么读 例行,拼音是lì xíng,例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例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