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 [lì xíng]
1. 按照惯例、规定等处理。
例行 引证解释
⒈ 按照惯例、规定等处理。
引张书坤 《正气歌》三:“例行步骤作完了, 志新 被戴上手铐。”
国语词典
例行 [lì xíng]
⒈ 依照惯例、规定等处理。
引《旧唐书·卷一七二·萧俛列传》:「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僶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
例如:「例行步骤」。
例行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例规释义:⒈沿袭下来一贯实行的规矩;惯例。⒉旧时指按照惯例给的钱物:交例规。⒊条例和规章。
- 2.
定期释义:⒈定下日期:定期召开代表大会。 ⒉属性词。有一定周期的;有一定期限的:定期刊物。定期存款。
- 3.
常规释义:⒈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打破常规。 ⒉属性词。一般的;通常的:常规武器。⒊医学上称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如“血常规”是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等的检验。
- 4.
照例释义:按照惯例;按照常情:春节照例放假三天。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例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推释义: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后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成为例行公事。《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汉 张衡《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藉之千亩。”南朝 梁武帝《藉田》诗:“一人慙百王,三推先亿兆。”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三推劝根本,百穀收阜坚。”
- 2.
专车释义:⒈在例行车次之外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或汽车。⒉机关单位或个人专用的汽车。
- 3.
分理释义:使经受迅速检验和处理以处置例行细节(如记录有关初步资料等)
- 4.
发房释义:谓将案件交给承办例行公事的书吏。
- 5.
官样文章释义:旧时官场例行的公文,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语。 比喻装模作样,内容空虚,敷衍了事的言论或措施。
- 6.
岁饫释义:古代王侯每年例行的宴会。 《国语·周语中》:“飫以显物,宴以合好,故岁飫不倦,时宴不淫。”韦昭 注:“岁行飫礼,不至於懈倦也。”
- 7.
常例释义:惯例:沿用常例。情况特殊,不能按常例行事。
- 8.
年审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审查或审验:年审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整改。
- 9.
年检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或检验:汽车年检。 对金融机构进行年检。
- 10.
故事释义:⒈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故事。 奉行故事(按老规矩办事)。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讲故事。⒊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性。
- 11.
票查释义:谓例行检查。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查倒毙》:“凡驛中额马,该管上司或每季或年终,票查马匹有无缺额,有无倒毙。”
- 12.
等因奉此释义:“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13.
老公事释义:⒈旧时指久在机关任职,熟悉公务和文书的下级职员。⒉例行公文。
- 14.
虚应故事释义: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故事:例行的事。
- 15.
行香挂牌释义: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 16.
计册释义: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计册虽送府司院攒造解京,而朝覲乃有本州县攒造解府汇解之册,其式不一,照各处旧例行可也。若夫朝覲官员于计册賫部之后,总于岁内到齐,元旦同朝臣庆贺。”
- 17.
过套释义:作为例行公事而走过场。
- 18.
部办释义:清 代各部书办。 承司官命令办理例行的文书事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就是交部,那部里你当他认真的堂官、司员会议起来么?不过交给部办去查一查旧例,看看与旧例符不符罢了。”张友鹤 注:“这里指吏部的书吏。”《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盘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
- 19.
青梅煮酒释义: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 煮酒,暖酒。
- 20.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
例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推释义: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后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成为例行公事。《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汉 张衡《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藉之千亩。”南朝 梁武帝《藉田》诗:“一人慙百王,三推先亿兆。”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三推劝根本,百穀收阜坚。”
- 2.
专车释义:⒈在例行车次之外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或汽车。⒉机关单位或个人专用的汽车。
- 3.
分理释义:使经受迅速检验和处理以处置例行细节(如记录有关初步资料等)
- 4.
发房释义:谓将案件交给承办例行公事的书吏。
- 5.
官样文章释义:旧时官场例行的公文,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语。 比喻装模作样,内容空虚,敷衍了事的言论或措施。
- 6.
岁饫释义:古代王侯每年例行的宴会。 《国语·周语中》:“飫以显物,宴以合好,故岁飫不倦,时宴不淫。”韦昭 注:“岁行飫礼,不至於懈倦也。”
- 7.
常例释义:惯例:沿用常例。情况特殊,不能按常例行事。
- 8.
年审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审查或审验:年审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整改。
- 9.
年检释义: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或检验:汽车年检。 对金融机构进行年检。
- 10.
故事释义:⒈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故事。 奉行故事(按老规矩办事)。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讲故事。⒊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性。
- 11.
票查释义:谓例行检查。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查倒毙》:“凡驛中额马,该管上司或每季或年终,票查马匹有无缺额,有无倒毙。”
- 12.
等因奉此释义:“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13.
老公事释义:⒈旧时指久在机关任职,熟悉公务和文书的下级职员。⒉例行公文。
- 14.
虚应故事释义: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故事:例行的事。
- 15.
行香挂牌释义: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 16.
计册释义: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计册虽送府司院攒造解京,而朝覲乃有本州县攒造解府汇解之册,其式不一,照各处旧例行可也。若夫朝覲官员于计册賫部之后,总于岁内到齐,元旦同朝臣庆贺。”
- 17.
过套释义:作为例行公事而走过场。
- 18.
部办释义:清 代各部书办。 承司官命令办理例行的文书事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就是交部,那部里你当他认真的堂官、司员会议起来么?不过交给部办去查一查旧例,看看与旧例符不符罢了。”张友鹤 注:“这里指吏部的书吏。”《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盘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
- 19.
青梅煮酒释义: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 煮酒,暖酒。
- 20.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