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1) 搬动,挥动。【组词】: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2) 奋起,兴起。【组词】: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3) 古同“赈”,救济。(4) 古同“震”,威震。
lóng, ◎ 耳听不见声音。【组词】:聋子。耳聋。发聋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fā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kuì,(1) 聋。【组词】:昏聩。发聋振聩(亦称“振聋发聩”)。
1. 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英[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⒈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引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 昭明太子 《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誥》之作。“迟迟春日”
,翻学《归藏》;“湛湛江水”,竟同《大誥》。’此数言振聋发聵,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觉之不倦。所恨蠢尔愚夫,自安寡昧,即欲一施其振聋发聵之方而无从。”
郭沫若 《今昔集·“娜拉”的答案》:“然在革命初期总须得有一二壮烈的牺牲以振聋发聩, 秋 徐 二先烈在这一点上正充分完成了他们作为前驱者的任务。”
⒈ 比喻大声疾呼,以唤醒愚昧的人。清·袁枚也作「发聋振聩」。
引《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故为此语以晓之。」
近振警愚顽
1.原来大裤衩的学名这么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2.王刚的文章大胆针砭时弊,振聋发聩,受到人们的好评。
3.王刚的文章大胆针对时弊,振聋发聩,受到人们的好评。
4.惊天霹雳,振聋发聩。好文章,当一读为快。
5.他的一番话,气冲牛斗,振聋发聩。
6.这振聋发聩的声音一直萦绕于我的耳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