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阙 [yì què]
1. 谓赴朝堂。
3. 指赴京都。
诣阙 引证解释
⒈ 谓赴朝堂。
引《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 买臣 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诣闕上书,书久不报。”
⒉ 指赴京都。
引宋 费衮 《梁溪漫志·范信中》:“范 既脱,欲诣闕,而无裹粮。”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诋毁程朱》:“明 永乐 中, 饶州 儒士 朱友季,诣闕献书,专詆 周、程、张、朱 之学。”
国语词典
诣阙 [yì què]
⒈ 到天子的宫阙。
引《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高宗南渡称帝,改号建炎,四年,忽有一女子诣阙自陈,称是柔福公主,自虏中逃归,特来见驾。」
诣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束骸释义:犹自缚。表示待罪。南朝 宋 谢灵运《诣阙上表》:“是以牵曳疾病,束骸归欵,仰凭陛下天鉴曲临,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 2.
由趣释义:⒈来由。 南朝 宋 谢灵运《诣阙上表》:“夫自古谗谤,圣贤不免。然致谤之来,要有由趣:或轻死重气,结党聚羣;或勇冠乡邦,剑客驰逐。”⒉来源和意向。《后汉书·刘隆传》:“帝见 陈留 吏牘上有书,视之,云‘潁川、弘农 可问,河南、南阳 不可问’。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於 长寿街 上得之。”《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由,从也,问是书之所从来也;趣,向也,问是书之意,其所向为何如也。”明 王志坚《表异录·刑法》“詰吏由趣”自注:“问是书从来与意所向也。”
- 3.
相门洒埽释义:《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 少時,欲求見 齊 相 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 齊 相舍人門外……於是舍人見 勃 曹參,因以爲舍人。”后因以“相門灑埽”形容干求有术。清 钱谦益《吉水公总宪诣阙》诗:“世路揶揄誠有鬼,相門灑埽豈無人。”
- 4.
诣阙上书释义:在汉代,一般应按司法管辖逐级告劾,但蒙受冤狱,也可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这叫“诣阙上书”。
- 5.
谇駡释义:责骂。 唐 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太学生聚为朋曹……有崇饰恶言而肆鬭讼者,有凌傲长上而誶駡有司者,其退然自克,特殊於众人者无几耳。”明 王世贞《慰明卿再谪长短歌二章和李于鳞》:“归来萧条四壁立,大媍誶駡小媍伤。”茅盾《幻灭》六:“每一冷笑,每一谇骂,每一喳喳切切的私语,好像都是暗指着她。”
- 6.
谘议局释义:清 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谘议机关。 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张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宣统 元年(1909)九月朔日,皇帝承先帝立宪之詔令,二十二行省諮议局同时成立。”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二:“因为在这个时期,清 朝政府宣布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设立谘议局,这是一种类似资产阶级议会的机关。”
- 7.
跼顾释义:观望不前。晋 潘岳《寡妇赋》:“轮按规以徐进兮,马悲鸣而跼顾。”唐 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过太学之门而不敢跼顾,尚何能仰视其学徒者哉?”
- 8.
退然释义:⒈柔和;柔弱。《礼记·檀弓下》:“文子 其中,退然如不胜衣。”郑玄 注:“中,身也;退,柔和貌。”清 归庄《书蒋孝子》:“﹝ 蒋生 ﹞退然如不胜衣,而辞气蔼然,谨厚朴雅人也。”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夫 中国 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絶,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⒉谦卑;恬退。唐 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太学生聚为朋曹,侮老慢贤……有凌傲长上,而誶駡有司者。其退然自克,特殊於众人者无几耳。”《宋史·吴芾传》:“﹝ 吴芾 ﹞与 秦檜 旧故,至是 檜 已专政,芾 退然如
- 9.
阜陵恩释义:汉高祖 少子 淮南厉王 刘长,孝文 时骄蹇,数不奉法,以宿怨椎杀 辟阳侯 审食其,诣阙谢罪,文帝 宽赦不治。
- 10.
防衞释义:⒈防御保卫。南朝 宋 谢灵运《诣阙自理表》:“及经 山阴,防衞彰赫。”宋 秦观《东城被盗得世字》:“野人无机心,触事少防衞。”丁玲《母亲》:“他时时都不忘记防卫自己,他预备着厉害的回击那些敢来侵犯他的人。”⒉防御保卫的力量。邹韬奋《萍踪寄语》六九:“准备什么?准备建设新社会的工作,并准备保护这新社会的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