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曲 [dù qǔ]
1. 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樊川、御宿川流经其间。唐大姓杜氏世居于此,故名。
3. 指唐杜牧。
杜曲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引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
⒉ 指 唐 杜牧。
引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杜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兴教寺释义:在 陕西省 长安县 杜曲镇 南 少陵原 上,寺内有 唐 高僧 玄奘 葬塔。塔高五层,作正方形,底层有 玄奘 塑像。
- 2.
壶天释义:传说 东汉 费长房 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长房 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唐 张乔《题古观》诗:“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宋 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诗:“别开閶闔壶天外,特起 蓬莱 陆海中。”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园中别是一壶天。”清 钮琇《觚賸·杜曲精舍》:“﹝ 李雪木 ﹞自到 杜曲,神隐壶天者,数晨夕矣。”亦作
- 3.
天尺五释义:⒈《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去天尺五。”汉 韦曲 杜曲 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宋 方勺《泊宅编》卷六:“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⒉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宋 周邦彦《鬓云鬆令·送傅国华奉使三韩》词:“鷺飞遥,天尺五。”清 黄景仁《少年行》:“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 4.
杜曲释义:⒈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樊川、御宿川 流经其间。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唐 唐彦谦《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杜曲 黄昏独自愁。”宋 陆游《新寒》诗:“杜曲 新愁随断雁,辽阳 遗恨入疎砧。”元 张可久《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陶令 琴书,杜曲 桑麻。”清 钮琇《觚賸·杜曲精舍》:“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⒉指 唐 杜牧。卷盦《<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 5.
枯率释义:粗疏而无文采。清 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今观 夔州 后诗,惟《秋兴八首》……意味悠长,其他则意兴衰颯,笔亦枯率,无復旧时豪迈沉雄之概。”清 姚莹《论诗绝句》之二五:“西崑体制尚 钱 刘,穠丽妆成一曲休;不分他年变枯率,翻教 杜曲 误名流。”
- 6.
蓬池释义:⒈古泽薮名。即 逢泽。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战国 魏 地,本 逢忌 之薮。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二:“徘徊 蓬池 上,还顾望 大梁。”唐 韦应物《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诗:“至今 蓬池 上,远集八方宾。”明 何景明《黄河篇》:“蓬池 已在 梁园 里,啸歌緑水洪波起。”⒉即 蓬莱池。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大明宫 蓬莱殿 附近。唐 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荷静 蓬池 鱠,冰寒 郢水 醪。”原注:“每学士初上赐食,皆是 蓬莱池 鱼鱠。”明 李东阳《镜川杨淑人寿》诗:“门临 杜曲 天相接,膾出 蓬池 手自
- 7.
西州泪释义:指 晋 羊昙 感旧兴悲哭悼舅 谢安 事。宋 王质《八声甘州·读谢安石传》词:“西州 泪,千年犹溼,回望兴哀。”宋 张炎《月下笛·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词:“只愁重洒 西州 泪,问 杜曲、人家在否?”参见“西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