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 [yù shàn]
1. 帝王的饮食。
御膳 引证解释
⒈ 帝王的饮食。
引《汉书·王莽传上》:“衣重练,减御膳。”
唐 刘禹锡 《代谢赐酒食状》:“伏以恩降王人,荣分御膳。”
明 唐顺之 《旸谷吴公传》:“其分御膳,啖公有左右近幸所不能得,而公得之。”
御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供膳释义:⒈供给膳食。 ⒉宫廷中掌管御膳者。
- 2.
厨养臣释义:职掌供奉御膳之厨官。
- 3.
告匮释义:⒈宣告匮乏。《明史·王杲传》:“时国储告匱,诸边请增餉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 李文进 请议广储蓄。”⒉诉说用度缺乏。清 昭槤《啸亭杂录·普免天下租税漕粮》:“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屡加核减,至末年岁用仅二万餘金,近侍虽告匱,不顾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倾盖之士与之告匱者,即解囊与之,毫无吝色。”
- 4.
地方官释义: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禀老爷,那地方官説,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袁世凯演义》第三回:“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 5.
坐家释义:⒈明代内府尚膳监的执事人员。掌御膳及宫内食事﹑筵宴等。⒉方言。居住。
- 6.
堂餐释义:唐 时政事堂的公膳。 《新唐书·张镒传》:“明年,以 两河 用兵,詔省薄御膳及皇太子食物,鎰 因奏减堂餐钱及百官稟奉三分一,以助用度。”清 昭槤《啸亭续录·定数》:“《太平广记》载:唐 张文瓘 居中书数年,未能食一堂餐,以为命蹇。”参见参见“堂食”。
- 7.
天庖释义:⒈天帝的庖厨。⒉天子御膳房。
- 8.
头鹅释义:指 辽 金 皇帝春天狩猎时最初捕得的大天鹅。《辽史·营卫志中》:“皇帝得头鹅,荐庙,羣臣各献酒果,举乐。”明 陶宗仪《辍耕录·昔宝赤》:“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每岁以所养海青获头鹅者,赏黄金壹锭。头鹅,天鹅也,以首得之,又重过三十餘斤,且以进御膳,故曰头。”《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辛亥,金 主获头鹅,遣使荐山陵,自是岁以为常。”
- 9.
尚食释义:⒈官名。 掌帝王膳食。秦 始置。东汉 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北齐 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隋 改为奉御。唐 宋 因之,属殿中省。金 元 尚食局属宣徽院。明 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金史·海陵纪》:“海陵 在位十餘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清 周容《芋老人传》:“今者堂有鍊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⒉指司尚食之事。
- 10.
御食释义:⒈谓君长进食时在一旁侍候。⒉即御膳。
- 11.
火饭释义:军中士兵的饭食。《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时雨雪交作,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赐士卒,易火饭以进,人皆感涕。”
- 12.
膳房释义:御膳房的省称。掌帝王膳食之所。
- 13.
贡余释义:⒈宋时对待补太学生的嘲谑语。⒉御膳赐及民间者谓贡馀。⒊纸名。
- 14.
进素释义:吃素,不食荤。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御膳进素》:“弘治 十五年,先有旨,自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但遇御膳进素日期,俱令光禄寺禁屠。”
- 15.
酒饩释义:酒食。《新唐书·后妃传上·明皇杨贵妃》:“高力士 欲验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餼百餘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宋 王巩《甲申杂记》:“见任执政官生日,赐以酒餼。”《宋史·镇王元偓传》:“明年车驾入境,元偓 奏方物、酒餼、金帛、茗药为贡,仪物甚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