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 [xī fǔ]
1. 官府。“西府海棠”的简称。
西府 引证解释
⒈ 官府。 宋 熙宁 间,于京师建东西两府,西府为枢密使所居,因代称枢密使。
引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周益公 以内相将过府, 寿皇 问:‘欲除卿西府,但文字之职,无人可代,有文士可荐二人来。’”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狄青 自 延安 入枢府,西府迓者累日不至,问一路人,不知乃 狄子 也。”
⒉ “西府海棠”的简称。参见“西府海棠”。
引明 王世懋 《学圃馀疏·花谱》:“海棠种类甚多,曰垂丝,曰西府……就中西府最佳,而西府之名紫绵者尤佳,以其色重而瓣多。”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海棠花西府为上。”
西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要释义:⒈犹兵权。《左传·闵公二年》:“先友 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驤虎步,高下在心。”《新唐书·萧复传》:“復 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此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宋 苏辙《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之二:“卿事先帝於东宫,览兵要於西府,忠厚之节,始终不渝。”⒉用兵的要术。《荀子·议兵》:“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 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
- 2.
内壤释义:同“内伤”。 壤,通“伤”。《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范宁 注:“凡所吐出者,其壤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内。”杨士勋 疏:“‘壤’字为《穀梁》音者皆为伤。徐邈 亦作伤。”宋 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诗:“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销。”
- 3.
出佐释义: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宋 陆游《问候洪总领启》:“比求祠庙,归扫丘坟,犹出佐于近藩,实大逾于素望。”宋 陆游《镇江谒诸庙文》:“某以 隆兴 改元夏五月癸巳,自西府掾出佐 京口,明年春二月己卯至郡。”参见“出丞”。
- 4.
击刺释义:⒈用戈矛劈刺。《书·牧誓》“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孔 传:“伐谓击刺。”孔颖达 疏:“戈,谓击兵;矛,谓刺兵。故云伐谓击刺。”唐 刘知几《史通·模拟》:“王劭《齐志》述 高季式 破敌於 韩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归,槊血满袖’。夫不言奋槊深入,击刺甚多,而但称‘槊血满袖’,则不闻者亦知其义矣。”宋 叶适《上西府书》:“使其民便於击刺,狃於兵革,遂悍而不反,若 秦 人之末世,固为非也。”⒉引申为攻伐,诛杀。宋 曾巩《菊曩二右班殿直制》:“尔能击刺丑类,献其首级,宜升位序,以奬尔劳。”清 黄遵宪《纪事》诗
- 5.
十二宫释义:⒈即十二律。 宋 苏辙《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一篇和遍东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宫。”宋 姜夔《凄凉犯》词序:“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⒉天文学名词。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都有一定部位,分黄道周天三百六十度为十二段,每段三十度,称十二宫。名为: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等。亦名为:白羊,金牛,阴阳(一作双子),巨蟹,狮子,双女(一作室女),天秤,天蝎,人马,磨羯,宝瓶,双鱼。参阅 明 贝琳《七政推步》、
- 6.
啬皮释义:陕西省西府方言,用来形容一个人小气、抠门、吝啬。
- 7.
打碗释义:打碗、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及汉调二簧等剧种演神庙会戏时常用的打鬼特技。
- 8.
离明释义:⒈日;日光。语本《易·离》:“离为火,为日。”孔颖达疏:“离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南朝梁江淹《丽色赋》:“故气炎日永,离明火中,槿荣任露,莲花胜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峨峨南岳,烈烈离明。”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消。”⒉喻指君上的明察。
- 9.
自奋释义:⒈自我奋发而欲有所为;自勉。《汉书·常惠传》:“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 栘中 监 苏武 使 匈奴,并见拘留十餘年。”宋 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若朝廷不待有功,例皆进秩,则诸将骄堕,谁復自奋。”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宗室应试之始》:“自此朱邸诸侯,始以清流自奋矣。”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士生圣朝,牢落不偶者宜自奋已。”⒉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列子·说符》:“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⒊各自奋勇。宋 叶适《上西府书
- 10.
西府释义:⒈官府。⒉“西府海棠”的简称。
- 11.
西枢释义:宋 熙宁 间建东西两府于京师,枢密使掌握兵柄,居西府,故称“西枢”。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西枢》:“熙寧 三年,詔曰:‘国家以西枢内辅,翊赞本兵,任为重矣。’”
- 12.
贰枢释义:宋 代指枢密副使。明 代亦指侍郎。明 吴宽《礼部试拟宋以范仲淹为枢密副使谢表》:“伏以西府崇严,位遇均於将相;贰枢赞画,责任重於朝廷。”明 范景文《辞免新命疏》:“夫中枢一席,以控九塞,以总六师,而参帷筹,禆庙算,则贰枢所有事也。”按,崇祯 三年三月,范 升任兵部左侍郎,上疏辞免。
- 13.
郑衞之音释义:⒈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礼记·乐记》:“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⒉泛指淫靡的音乐。《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明 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⒊指靡丽的文风。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参见
- 14.
雀罗释义: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时谓 道子 为东録,元显 为西録。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宋 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雀罗弔廷尉,秋扇悲婕妤。”清 钱谦益《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参见“雀罗门”。
- 15.
鳷鹊释义:⒈传说中的异鸟名。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章帝 永寧 元年,条支国 来贡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其国太平,则鳷鹊羣翔。”⒉指喜鹊。清 李慈铭《蓬莱驿》:“看他额黄稀,眉青锁,粉痕疏,脣褪猩朱,只忆着填桥鳷鹊待黄姑。”⒊汉 宫观名。在 长安 甘泉宫 外。汉武帝 建元 中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过 鳷鹊,望 露寒,下 棠棃,息 宜春。”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此四观,武帝 建元 中作,在 云阳 甘泉宫 外。”南朝 齐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玉
- 16.
鼎门释义:⒈城门名。 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郟,山名,鄏,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唐 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唐 李贺《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⒉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张铣 注:“鼎门,丹阳 郡门也。”⒊名门贵族。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