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赂遗 赂遗的意思

赂遗

简体赂遗
繁体賂遺
拼音lù yí
注音ㄌㄨˋ 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1) 赠送的财物,亦泛指财物。【组词】:赂之甚厚。“货赂将甚厚”。(2) 用财物买通公职人员。【组词】:贿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yí wèi,(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8) 抛弃。【组词】:遗弃。

基本含义

指行贿送礼以求得官员的帮助或者讨好他人以谋取私利。

赂遗的意思

赂遗 [lù yí]

1. 赠送财物。

[ send gifts; ]

2. 行贿的财物。

广收赂遗。

[ bribe; ]

赂遗 引证解释

⒈ 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

《史记·匈奴列传》:“汉 遣中郎将 苏武 厚币赂遗单于。单于益骄,礼甚倨,非 汉 所望也。”
唐 蒋防 《霍小玉传》:“虽生之书题竟絶,而 玉 之想望不移,赂遗亲知,使通消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独有 黄子介,夙与同门学,亦名士之坎坷者, 王 留之甚久,时与祕语,赂遗甚厚。”

⒉ 赠送或买通他人的财物。

《汉书·匈奴传下》:“单于知已无可奈何,又多得赂遗,即遣弟右贤王 舆 奉马牛随将率入谢。”
《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崇韜 素廉,自从入 洛,始受四方赂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尽发其受将领赂遗……追没其参貂等物。”


赂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僞书释义:⒈伪造的文书、信件。《史记·封禅书》:“﹝文成将军 少翁 ﹞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赝书》:“钟会 作伪书以赚宝剑。”⒉指伪造文书。《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⒊托名伪造的书籍。唐 刘知几《史通·因习》:“而 扬雄 撰《蜀记》,子贡 著《越絶》,虞 裁《江表传》,蔡 述《后梁史》,考斯众作,咸是伪书,自可类聚相从,合成一部。”明 胡应麟
    • 2.
      兀卒释义:党项 语音译。西夏 国主的自称。《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赵元昊 ﹞犹称男 邦泥定国 兀卒上书父 大宋 皇帝,更名 曩霄 而不称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号。议者以为改吾祖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许。”宋 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今贵称兀卒,以避中朝,取 汉 唐 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类。”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元昊 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问。”
    • 3.
      兵威释义:军队的威势。《史记·朝鲜列传》:“以故 满 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北齐书·神武纪上》:“是时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状 尒朱氏。”《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元年》:“赵佗 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 闽越、西甌、骆,役属焉。”
    • 4.
      反易释义:颠倒。《左传·哀公二年》:“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荀子·成相》:“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渊(公孙渊)遣使南通 孙权,往来赂遗”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吴书》:“臣伏惟遭天地反易,遇无妄之运;王路未夷,倾侧扰攘。”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当是时,天地五行人事之理,反易谬乱,不同夷狄者亡几耳。”
    • 5.
      擅市释义:独占市场。 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沽卖之家,废业则困。遂修饰赂遗,依凭权右所属,吏不敢问,无力者独止,而有势者擅市,张壚专利。”
    • 6.
      浇竞释义:⒈谓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 南朝 梁武帝《立选簿表》:“则是驱迫廉撝,奬成浇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而承平之弊,浇竞相蒙,人务交游,家为激訐。”⒉谓浮薄争逐。《旧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然权位既重,而四方赂遗,咸凑其门,故仍岁之间,积货鉅万,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
    • 7.
      焚芝释义:⒈《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后以“焚芝”比喻贤人遭难。⒉为哀悼死者之词。
    • 8.
      约结释义:⒈结盟,订约。 《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汉书·匈奴传赞》:“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唐 李翱《兵部侍郎墓志》:“言不妄发,与人有诚府,其相信不用约结。”⒉结交;邀结。《管子·形势解》:“圣人之与人约结也,上观其事君也,内观其事亲也,必有可知之理,然后约结。”《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 有女 陵,慧有口辩。王爱 陵 常多予金钱,为中詗 长安,约结上左右。”《后汉书·李通传》:“光武 既深知 通 意,乃遂相约结。”《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诸王往来相约结。
    • 9.
      缣彩释义:彩色丝织物。 《后汉书·西羌传论》:“引金钱縑綵之珍,徵粮粟盐铁之积,赂遗购赏、转输劳来之费,前后数十鉅万。”唐 白居易《阴山道》诗:“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縑綵。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 10.
      诳耀释义:亦作“誑燿”。 欺骗迷惑。《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博 常欲誑耀 淮南王,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南王 以为信验。”《汉书·元后传》:“莽 日誑燿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羣臣奏请尊 莽 为 安汉公。”《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莽 虽专权,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长素 徒以詔旨美谈,视为实事,以此誑燿天下,独不读 刘知几《载文》之篇乎?”
    • 11.
      迷误释义:⒈亦作“迷悮”。迷惑谬误。《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渊 遣使南通 孙权,往来赂遗”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既不欲劳动干戈,远涉大川,费役如彼,又悼边陲遗餘黎民,迷误如此。”唐 骆宾王《和道士闺情诗启》:“类西 秦 之镜,照彻心灵;同南指之车,导引迷悮。”宋 王禹偁《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孙中山《行易知难·知行总论》:“欲使后知后觉者,了然於向来之迷误,而翻然改图。”⒉使迷惑;贻误。汉 焦赣《易林·损之谦》:“闇昧冥语,转相迷误。”《资治通鉴·晋惠
    • 12.
      金帛释义:黄金和丝绸。泛指钱物。《列子·说符》:“元君 大惊,立赐金帛。”《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唐 李贤 注:“世祖 二年,令中郎将 韩统 报命赂遗金帛,以通旧好。”清 陆嵩《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贼如再来集我民,结以金帛喻以诚。”

赂遗(l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赂遗是什么意思 赂遗读音 怎么读 赂遗,拼音是lù yí,赂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赂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