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教 [jiàn jiào]
1. 套语。称对方指教自己。
例不知有何见教?
英[instruct me; favour me with your advice;]
见教 引证解释
⒈ 指教我。
引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受命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近因校文至 澧阳,謁 竹谷 罗先生,以所著《畏説》见教,僕醒然若有所悟。”
张天翼 《畸人集·畸人手记》:“你们不是打发四妹喊我来的么?--有什么见教啊?”
⒉ 被教训。
引《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这伙尖嘴薄舌专好讲人闺门是非的汉子,怎得俱撞着这样一个 林嫂子 见教一场才好!”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只有一位姓 周 的……説男子相貌欠好,配他不过,把我百般咒駡,口里还夹七夹八,连夫人也见教了几声。”
国语词典
见教 [jiàn jiào]
⒈ 受人指教。
引《文明小史·第五八回》:「今日又承招饮,不知有何见教?」
近指教 赐教
见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课释义:谓按时进行学习考核。《元典章·吏部三·医官》:“已设医学去处教授人员。见教生徒,照依每年降去一十三科题目,令医生每月习课医义一道。”
- 2.
倏时释义:一瞬间。冰心《山中杂记》:“只是看见教员桌上那个又大又圆的地球仪,满屋里矮小的桌子椅子,字迹很大的卷角的书,倏时将我唤回到十五年前去。”
- 3.
兴行释义:⒈因受感发起而实行。《孝经·三才》:“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於德义,而民兴行。”《汉书·元帝纪》:“五年春三月,詔曰:‘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⒉盛行;使之盛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上好俭则国有餘财,下不僭则家有餘资,自然廉让兴行,盗贼鲜少。”鲁迅《花边文学·法令和歌剧》:“既积无量之福,又极视听之娱,现在未来,都有好处,这是向来兴行佛事的号召的力量
- 4.
沃心释义:谓使内心受启发。 旧多指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语出《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 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梁书·武帝纪下》:“治道不明,政用多僻,百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闕飞耳之听。”唐 元稹《高端婺州长史诰》:“朕尝因苦口,必念沃心。每思药石之臣,咸听肺肝之语。”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身当史局,因事纳规,造厀之謨,沃心之告,有急於编摩者,固不待汗简奏功,然后为千秋金镜之献也。”
- 5.
见教释义:客气话。称对方的指教:有何见教?
- 6.
见谕释义:犹见教。
- 7.
边缺释义:旧时指边地职官中因原任人员死亡或去职而空出来的职位。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贾春宇言边事》:“边缺不能停久,此后公有欲推轂者,宜预期见教,俟有缺而后图之。”《红楼梦》第四回:“﹝ 王夫人 ﹞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清史稿·选举志五》:“ 乾隆 间,定边缺、夷疆、海疆久任之制。”
- 8.
高居释义:⒈处在高的地方。汉 刘向《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亦指居于高位。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图。审听高居,载怀祇惧。”⒉对他人居处的敬称。唐 韩愈《与大颠师书》之二:“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但见教高居何处,异日好来相访。”⒊“高居深拱”的略称。清 钱谦益《神宗显皇帝挽词》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