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除 [shān chú]
1. 除草,刈除。
英[ mow; ]
2. 删除。
例芟除芜杂。
英[ delete; ]
芟除 引证解释
⒈ 除草;刈除。
引唐 韦应物 《新理西斋》诗:“草木无行次,闲暇一芟除。”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蒿莱芜秽之地,必先力加垦闢芟除,待其成田,然后以时耘耨。”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偶见关房前草深数尺,久不芟除,乃唤小沙弥将锄去草。”
清 张锡祚 《编篱》诗:“枯朽既芟除,柯条尽青葱。”
⒉ 斩伐;消灭。
引《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復有纲纪。”
明 张居正 《与殷石汀经略广贼》:“今当申严将令,调益生兵,大事芟除,见贼即杀,勿復问其向背。”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托辣斯立,则谓之竞争悉已芟除。”
⒊ 删削。
国语词典
芟除 [shān chú]
⒈ 除去、消灭。
引《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
⒉ 删除。
芟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凌锄释义:压制,芟除。
- 2.
扶育释义:抚育;培育。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復有纲纪。”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满洲 人所扶育起来的排外精神,终于在一九○○年的义和团骚动中达到最高峰。”瞿秋白《饿乡纪程》二:“我幼时虽有慈母的扶育怜爱,虽有 江 南风物、清山秀水……现在都成一梦了。”
- 3.
斫路释义:谓芟除草木。以成通道。
- 4.
沐树释义:芟除树枝,使之无荫。谓使民无游憩之所,各归治业。语本《管子·轻重丁》:“桓公 问 管子 曰:‘民飢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 对曰:‘沐涂树之枝也。’”唐 元稹《竞舟》诗:“吾闻 管仲 教,沐树惩堕游。”
- 5.
烧剃释义: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 6.
烧薙释义: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 7.
科枝释义:修剪芟除树木繁枝。
- 8.
科薅释义: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 9.
艾杀释义:斩割;芟除。 《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 10.
芟除释义:⒈除去(草):芟除杂草。⒉删除:文辞烦冗,芟除未尽。
- 11.
茇舍释义:⒈言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郑玄 注:“茇舍,草止之也。军有草止之法。”唐 苏晋《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⒉指草屋。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鄂 营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顷僦数椽茇舍於 无锡。”⒊犹跋涉。王闿运《胡公祠碑》:“勤劳茇舍,靡有定处,在官七年,六年于外。”章炳麟《哀山东赋》:“昔余茇舍此都兮,楼櫓鬱其駔庄。”
- 12.
菑翳释义:⒈枯死。语本《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清戴名世《种树说》:“其恐有菑翳或不实者,则多种二三十株以预备之而补其数。”⒉引申为芟除。
- 13.
讨除释义:讨伐芟除。
- 14.
诛榛剃梗释义:芟除秽草。 喻灭除盗寇。
- 15.
诛榛薙梗释义:芟除秽草。 喻灭除盗寇。
- 16.
诛茅释义:⒈亦作“诛茆”。芟除茅草。⒉引申为结庐安居。
- 17.
黄台瓜蔓释义:谓被芟除、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