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刈 [shān yì]
1. 割。
3. 引申为杀戮。
芟刈 引证解释
⒈ 割。
引《墨子·非攻下》:“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
⒉ 引申为杀戮。
引《后汉书·刘陶传》:“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既报之於后身,又芟刈其身后,不亦伤乎?”
芟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刑隶释义:因犯罪被官府判作奴隶的人。亦特指阉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 高祖 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彫敝诸 夏 ,虐流远近。”
- 2.
楫櫂释义:⒈船桨。 短桨称楫,长桨称櫂。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櫂,观者为之寒心。”《南史·儒林传·王元规》:“元规 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姑姪入船,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汉书·元后传》“辑濯 越 歌”唐 颜师古 注:“令执楫櫂人为 越 歌也。”⒉指船。晋 潘岳《西征赋》:“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咸帅贫惰,同整檝櫂。”宋 姜夔《湘月》词序:“长溪 杨声伯 典 长沙 檝櫂,居濒 湘江。”
- 3.
羣丑释义:⒈众伴侣。《易·渐》:“夫征不復,离羣丑也。”《诗·小雅·吉日》:“升彼大阜,从其羣丑。”郑玄 笺:“丑,众也。田而升大阜,从禽兽之羣众也。”⒉邪恶之众。《后汉书·刘陶传》:“羣丑刑隶,芟刈小民。”《晋书·陶侃传》:“无征不剋,羣丑破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哭》:“城破兵入,扫荡羣丑。”⒊阴阳家认为最凶的方位。《协纪辨方书·义例一》:“《蓬瀛书》曰:‘岁在四孟,太阴与大将军合於四仲,名曰羣丑。’”
- 4.
芸锄释义:亦作“芸鉏”。芟刈;耕耘。芸,通“耘”。
- 5.
遗种释义:⒈传种;繁育后代。《国语·越语下》:“又一年,王召 范蠡 而问焉,曰:‘吾与子谋 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后汉书·窦融传》:“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 殷富,带 河 为固,张掖 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絶 河 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蝗灾告城隍文》:“神其速殛之幽,毋尽伤于我黍稷,毋俾遗种于此。”⒉指人或动植物的后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候其穀稼将熟,輒纵兵芟刈,使无遗种。”宋 苏辙《葵花》诗:“浮根不任雪,採剥收遗种。”《明史·外国传二·安
- 6.
铲刈释义:铲削芟刈。
- 7.
雕弊释义:⒈亦作“雕敝”。衰落破败。《宋书·礼志二》:“建安 十年,魏武帝 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南史·循吏传·申恬》:“齐 地连岁兴兵,百姓雕弊。”鲁迅《准风月谈·新秋杂识》:“经济的雕敝,使出版界不肯印行大部的学术文艺书籍。”⒉谓使衰落破败。汉 刘陶《上桓帝书》:“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雕敝诸夏。”一本作“彫敝”。⒊彫弊:衰败;困苦。《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况今天下彫弊,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畜。”宋 陆游《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袁州 积彫弊,公佐其守,穷利病根源,一切罢行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