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巨浸 巨浸的意思
jìn

巨浸

简体巨浸
繁体
拼音jù jìn
注音ㄐㄨˋ ㄐ一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ù,(1) 大,很大。【组词】:巨大。巨人(①身材异常高的人;②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有神力的人;③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巨匠(泛称在科学或文艺上有极大成就的人)。巨子(①中国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的尊称;②在某方面卓有成就,有声望的人)。艰巨。(2) 姓。

jìn,(1) 泡,使渗透。【组词】:浸泡。浸透。浸种(zhóng )。浸渍。浸没(mò)。沉浸(亦称“浸沉”)。(2) 逐渐。【组词】:浸染。浸渐。浸润。

基本含义

形容巨大的水势涌来,泛指巨大的灾难或困扰。

巨浸的意思

巨浸 [jù jìn]

1. 大水。指大河流。大水。指大海。大水。指洪水。大水。指大湖泽。

巨浸 引证解释

⒈ 大水。指大河流。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鬲津 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唐 卫次公 《渭水贯都赋》:“原夫 渭 者 雍 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 长江 巨浸,瀰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清 黄景仁 《望泗州旧城》诗:“泗 淮 合处流汤汤,作此巨浸如天长。”

⒉ 大水。指大海。

唐 许彬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诗:“不易识 蓬瀛,凭高望有程。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 太湖 ﹞虽北压 扬子江 而东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第四章:“倘无罗经以定方向,则汪洋巨浸,水天一色,四顾无涯,谁敢冒险远离海岸,深蹈迷途,而赴不可知之地哉?”

⒊ 大水。指洪水。

宋 陆游 《读夏书》诗:“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呜呼!巨浸、大疫,杀人成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授经图>》:“此书旧无刊本, 大梁 水后, 西亭 藏书数万卷皆付巨浸。”

⒋ 大水。指大湖泽。

《宋史·食货志上一》:“太湖 者,数州之巨浸,而独洩以 松江 之一川,宜其势有所不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其山滙於巨浸中,是名 西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蟾蜍》:“嘉庆 己卯八月, 河 决, 开封 兰阳 一带皆成巨浸。”


国语词典

巨浸 [jù jìn]

⒈ 大河流。

唐·卫次公〈渭水贯都赋〉:「原夫渭者雍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二·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长江巨浸,弥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⒉ 大海。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井呈中丞咨目〉:「虽北压杨子江而东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

⒊ 洪水。

宋·陆游〈读夏书〉诗:「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七·谈艺七·授经图》:「此书旧无刊本,大梁水后,西亭藏书数万卷,皆付巨浸。」

⒋ 大湖。

《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太湖者,数州之巨浸,而独泄以松江之一川,宜其势有所不通。」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四·祥异》:「嘉庆巳卯八月,河决,开封兰阳一带,皆成巨浸。」


巨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泖释义:即 泖湖。在 上海市 松江县 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 淀山湖,下流合 黄浦 入海。今多淤积为田。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书寄汉南裴尚书》诗:“三泖 凉波鱼蕝动,五茸 春草雉媒娇。”宋 何薳《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初无江湖凄凛之色。所谓冬暖夏凉者,正尽其美。”清 邵在衡《江南行》:“江 南地本神皋区,吴淞 三泖 似画图。”
    • 2.
      倾頽释义:⒈倒塌。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削基憎峻而不觉,下堕则上崩,故倾穨莫之扶也。”《宋书·后废帝纪》:“尚书省舍,日就倾頽;第宅府署,类多穿毁。”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内中唯有御製诗碑亭二,余为守时已将倾頽。”⒉指身体倾侧、跌倒。宋 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看君岸幘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宾从倾頽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⒊衰亡;衰败。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汉 室倾穨,姦臣窃命。”陈毅《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
    • 3.
      分器释义:⒈古代天子把宗庙所藏的宝器分与诸侯和宗室为世守之物,谓之“分器”。亦指分得的宝器等。《左传·定公九年》“得宝玉大弓”晋 杜预 注:“弓玉,国之分器,得之足以为荣,失之足以为辱。”《明史·周定王橚传》:“诸宗皆没,府中分器宝藏尽沦於巨浸。”⒉指才能,才具。《北史·赵煚赵芬等传论》:“二 赵 明习故事,当世咸推,及居端右,无闻殊绩。故知人之分器,各有量限,大小云异,不可相踰。”
    • 4.
      十势释义:五代 齐己 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 其名目为:狮子返掷,猛虎踞林,丹凤衔珠,毒龙顾尾,孤雁失群,洪河侧掌,龙凤交吟,猛虎投涧,龙潜巨浸,鲸吞巨海。参阅其所著《风骚旨格》。
    • 5.
      汙泽释义:⒈积水的洼地。《汉书·沟洫志》:“陂障卑下,以为污泽。”《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 邛池。”唐 陆龟蒙《投龙潭》诗:“良田为巨浸,汚泽成赤地。”宋 苏辙《黄楼赋》:“下者为污泽,上者为沮洳。”⒉水鸟名。即鹈鹕。《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夏五月,有鵜鶘鸟集 灵芝池,詔曰:‘此诗人所谓汚泽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 时有鵜鶘”唐 颜师古 注:“鵜鶘即污泽也,一名淘河。”参阅《尔雅·释鸟》。
    • 6.
      淩雨释义:暴雨。 南朝 梁 江淹《拜中书郎谢表》:“方遽求振风,长忧凌雨,不悟遭社鸣之属,际河清之会。”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自 唐 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啮,震风凌雨之所涤荡,不知其几,而墨色烂然如新。”
    • 7.
      漂齧释义:冲刷浸蚀。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自 唐 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啮,震风凌雨之所涤荡,不知其几,而墨色烂然如新。”
    • 8.
      蟠薄释义:⒈亦作“蟠礴”。广大无边貌;高大貌。宋 司马光《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蟠薄数千里,焚劫无餘留。”明 张居正《杨襄毅墓志铭》:“其处於世也,巍然如 泰 华 之蟠礴,浩然如沧溟之含纳。”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卷一:“山川蟠薄,鬱积不尽,起伏洪涛巨浸閒。”⒉充满貌。唐 卢照邻《释疾文·悲夫》:“蟠薄烦寃兮,长愤惋。”
    • 9.
      霪潦释义:久雨成涝。《明史·杨最传》:“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清 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淹时患霪潦,仍肯当秋晴。”清 唐孙华《官米行》:“去年霪潦岁不熟,惵惵穷民在沟瀆。”

巨浸(juj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巨浸是什么意思 巨浸读音 怎么读 巨浸,拼音是jù jìn,巨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巨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