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前书 前书的意思
qiánshū

前书

简体前书
繁体前書
拼音qián shū
注音ㄑ一ㄢˊ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án,(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组词】: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组词】: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组词】:前五名。(4) 向前行进。【组词】:勇往直前。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事先预先写好的书面材料或文字,用以提前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前书的意思

前书 [qián shū]

1. 指《汉书》。

2. 前次的书信。

4. 前人之书。

前书 引证解释

⒈ 指《汉书》。

《后汉书·儒林传序》:“《前书》云:田何 传《易》授 丁宽。”
《后汉书·王丹传》“世称 管 鲍 次则 王 贡” 唐 李贤 注:“《前书》, 王吉 字 子阳,禹贡 字 少翁,并 瑯邪 人也。二人相善,时人为之语曰:‘ 王阳 在位, 禹贡 弹冠。’言其趋舍同也。”

⒉ 前次的书信。

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嗟乎 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促,未尽所怀,故復略而言之。”
三国 魏 曹丕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长卿 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僕赞其文。”

⒊ 前人之书。

《宋史·赵普传》:“前书有‘兵久生变’之言,深为可虑。”


前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释义:古谚语。《后汉书·虞诩传》:“喭曰:‘关 西出将,关 东出相。’”李贤 注:“《前书》曰:‘秦 汉 以来,山 东出相,山 西出将。’秦 时 郿白起、频阳 王翦;汉 兴,义渠 公孙贺、傅介子,成纪 李广、李蔡,上邽 赵充国,狄道 辛武贤,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曹、魏、丙、韦、平、孔、翟 之类也。”亦作“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 东出相,关 西出将”。
    • 2.
      前书释义:⒈指《汉书》。 ⒉前次的书信。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促,未尽所怀,故復略而言之。”三国魏曹丕《与杨德祖书》:“以孔璋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僕赞其文。”⒊前人之书。
    • 3.
      副马释义:⒈驾天子副车之马。《后汉书·明帝纪》“駙马都尉”唐 李贤 注引《前书》曰:“掌天子之副马。駙,副也。”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奏撰敕》:“因副马以纪官,著濯龙之通籍,其来尚矣,可得言焉。”⒉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魏书·张衮传》:“太祖 令 袞 问诸部帅,若杀副马,足三日食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凡北人用骑兵,各乘一马,又有一马为副马。”
    • 4.
      国主释义:⒈犹言国君。 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⒉小国之君的称号。
    • 5.
      山东山相,山西出将释义:古谓 崤山、华山 以西地区多出名将,崤山、华山 以东地区多出宰相。 《汉书·赵充国传赞》:“秦 汉 以来,山 东出相,山 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喭曰:‘关 西出将,关 东出相’”唐 李贤 注:“《前书》曰:‘秦 汉 以来,山 东出相,山 西出将。’秦 时 郿 白起,频阳 王翦;汉 兴,义渠 公孙贺、傅介子,成纪 李广、李蔡,上邽 赵充国,狄道 辛武贤: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曹、魏、丙、韦、平、孔、翟 之类也。”元 白珽《湛渊静语》卷二:“山 东出相,山 西出将,信有之。”
    • 6.
      新唐书释义:史书名。 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共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行文记事较《旧唐书》简略,但补正了前书的若干舛漏,还增加了以往史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等。关于少数民族的记载,也比《旧唐书》详尽。
    • 7.
      旌铭释义:旧时灵柩前书写死者姓名官衔的旗幡。 又称铭旌。
    • 8.
      牢禀释义:亦作“牢廩”。粮饷。《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诸将多断盗牢稟,私自润入。”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牢,价直。”《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四年》:“乌桓 以牢稟逋县,多叛还本国。”胡三省 注:“牢,价直也。稟,给也。”《宋史·吕公弼传》:“卫兵年四十以上,稍不中程者,减其牢廩,徙之 淮南。”
    • 9.
      豳风图释义:元 赵孟頫 所绘之图。 后泛指有关农事的图画。元 萨都剌《织女图》诗:“排云便欲叫閶闔,为我献上《豳风图》。”明 宋濂《恭题<豳风图>后》:“中有 赵魏公 孟頫 所画《豳风图》,前书《七月》之诗,而以图继其后。”清 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宣 宗在 御昇平初,便殿进览《豳风图》。”《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桑林亦葱葱弥望,诚一幅《豳风图》也。”
    • 10.
      貂尾释义:⒈貂的尾巴。古时以为显贵者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胡广 説曰:‘赵武灵王 效胡服,以金璫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 灭 赵,以其君冠赐近臣。’”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鱼须从典卖,貂尾任倾欹。”⒉指续写的劣作。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说稗·续奇书》:“自 弇州 撰前书以毒 荆川,冀雪戴天讎愤,而风行刊布,流祸百年……不知 紫阳道人 有何杀父之讎,亡国之恨,而为此貂尾也,徒为罪孽,自堕泥犂而已矣。”参见“狗尾续貂”。
    • 11.
      贤甥释义:敬称人之外甥。晋 陆云《答车茂安书》:“云 白,前书未报,重得来况,知贤甥 石季甫 当屈 鄮 令。”亦为对外甥的美称。《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曹姨 道:‘二位贤甥,既要我为媒,可写合同婚书四纸。’”
    • 12.
      赘说释义:赘述;多说。 清 顾炎武《祝张廷尉书》:“别有啟者,鄙人以颁白之年,采山而隐,卜于 西岳,宗祀 考亭,前书已陈,无烦赘説。”《歧路灯》第四七回:“主僕下堂而去,程公 又料理词讼,不必赘説。”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一九四:“这些情形向来都瞒不过看官们的眼,本来可以不必赘说。”
    • 13.
      辜榷释义:⒈亦作“辜搉”。 搜括;聚敛。《汉书·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 咸 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今案辜榷双声字也。《广雅》曰:‘嫴榷,都凡也。’故总括财利谓之辜榷。”《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卖买而自取其利。”⒉大略,梗概。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略陈旨趣,亦谓之辜榷。”⒊查对;计点。清 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曰
    • 14.
      都布释义:布名。即荅布。一种质地粗厚的布。《后汉书·马援传》:“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 援 制都布单衣。” 李贤 注:“《东观记》‘都’作‘荅’。《史记》曰:‘荅布千匹。’《前书音义》曰:‘荅布,白叠布也。’”《汉书·货殖传序》 唐 颜师古 注:“麤厚之布也,其价贱,故与皮革同其量耳,非白叠也。荅者,厚重之貌,而读者妄为榻音,非也。”
    • 15.
      阁下释义:敬辞,称对方,从前书函中常用,今多用于外交场合:大使阁下。首相阁下。
    • 16.
      鹿头释义:⒈鹿的头。《后汉书·董卓传》“钟虡”唐 李贤 注:“故 贾山 上书云‘悬石铸钟虡’。《前书音义》曰:‘虡,鹿头龙身,神兽也。’”⒉山名。在 四川省 德阳市。唐 杜甫《鹿头山》诗:“鹿头 何亭亭,是日慰飢渴。”仇兆鳌 注引《全蜀总志》:“鹿头山,在 德阳县 治北三十餘里。”宋 苏轼《送贾讷倅眉》诗之一:“鹿头 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⒊见“鹿头关”。⒋鲟鳇鱼的两颊之肉。明 黄省曾《养鱼经》:“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其长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两颊之肉,谓之鹿头。”
    • 17.
      龙祠释义:⒈古代 匈奴 单于大会 龙城,祭祀天地鬼神。 《后汉书·南匈奴传》:“两骨都侯颇觉其意,会五月龙祠,因白单于。”李贤 注:“《前书》曰:‘匈奴 法,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 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八月大会 蹛林,课校人畜计。’”⒉祭祀龙神的祠庙。宋 陆游《雨中泊赵屯有感》诗:“鱼市人烟横惨淡,龙祠簫鼓闹黄昏。”

前书(qian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前书是什么意思 前书读音 怎么读 前书,拼音是qián shū,前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前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