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孔 [bí kǒng]
1. 鼻子的外开口;泛指带有鼻子外开口的鼻窝的前部。
英[naris; nostril;]
鼻孔 引证解释
⒈ 鼻腔跟外面相通的孔道。
引《灵枢经·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宋 文天祥 《梅》诗:“以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三回:“那老妈子又叫拿个雄鷄来,要鷄血灌点到嘴里,这才慢慢的觉着鼻孔里有点气了。”
茅盾 《色盲》一:“在车身往前一曳似的震撼中, 林白霜 的肩膀碰着了一些温暖柔软的东西,同时有一股醉人的异香钻进了他的鼻孔。”
国语词典
鼻孔 [bí kǒng]
⒈ 鼻子的孔道,为呼吸时气息出入的通道。
引《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一茎胡子戮在郭孝子鼻孔里去,戮出一个大喷嚏来。」
近鼻观 鼻子眼
鼻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鼻孔通气释义: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 2.
三尸乱爆,七窍生烟释义: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祟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3.
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释义: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祟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4.
乐神释义:传说中的司乐之神。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永贞 年,东市 王布 女年十四五,鼻孔各垂息肉,触之痛入心髓,治之不瘥。一日有梵僧取药吹其鼻中,摘之而去。复有一少年骑白马扣门,布 述其事。其人叹息说:“上帝失乐神二人,近知藏于君女鼻中。我天人也,奉帝命来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当获谴矣。”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鬼藏臆中,已奇矣;而知臆中鬼者,亦神手也。不著其名,惜哉!此与猱藏颈,乐神藏鼻中,何异?”
- 5.
使道释义:人体部位名。 指鼻孔和人中沟。
- 6.
刺喷释义:刺激鼻孔使打喷嚏。
- 7.
刻心释义:谓铭记于心。 唐 韩愈《上贾滑州书》:“是宜小子刻心悚慕,又焉得不感而鸣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大慙,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孙中山《敬告同乡书》:“夫 康 梁,同一鼻孔出气者也。康 既刻心写腹以表白其保皇之非伪,而 梁 未与之决絶,未与之分离。”
- 8.
咤沙释义:晃动貌;翕动貌。 唐 陆龟蒙《吴俞儿舞歌·剑俞》:“纛影吒沙干影侧。”《古尊宿语录》卷十九:“一喝一卓,眼生八角,鼻孔吒沙,眉毛卓朔。”
- 9.
哈土蟆释义: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宽;鼓膜显着,明显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斜行,位于内鼻孔内侧,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着。
- 10.
喷嚏释义:由于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这种现象叫打喷嚏。 也叫嚏喷。
- 11.
垂四释义:谓涕泪交流。两眼垂泪,两鼻孔垂涕,故称。
- 12.
大净释义:阿拉伯文ghusl的意译,原意为“洗浴”。同“小净”相对。伊斯兰教规定,凡教徒在房事、遗精、月经和产期血净后,必须冲洗周身(包括漱口和洗鼻孔),称为大净。此外,在主麻和节日礼拜时,一般也都作大净。未经大净,不得进行念经、礼拜、宰牲等活动。
- 13.
娱乐会释义:以表演文娱节目为内容的集会。 杨朔《十年》:“工人要开个娱乐会,净见他耍活宝了:不是说双簧,就是把喇叭塞在鼻孔眼里,用鼻子吹小曲。”
- 14.
小净释义:穆斯林净礼之一。即在参加一般礼拜前或有小秽(如流血、呕吐等)时履行,依次洗手、洗脸、洗肘、漱口、洗鼻孔、用湿手抹头和冲洗双足。参见“大净”。
- 15.
属纩含饭释义:属纩:用棉花放在人鼻孔前,看看是否有气;含饭:入殓时把米粒放在死人口中。指人死亡和入殓。
- 16.
成羣结伙释义: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料着 安老爷 家办过喜事,一定人人歇乏,不加防范,便成羣结夥而来,想要下手”亦作“成羣打夥”杨朔《雪花飘飘》:“桃树爷爷 吹唢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眼,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
- 17.
扁鼻释义:鼻梁稍凹、鼻孔扁平的鼻子。
- 18.
扑鼻释义:(气味)直扑鼻孔,形容气味浓烈:香气扑鼻。玫瑰发出扑鼻的芳香。
- 19.
打喷嚏释义: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急速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
- 20.
抽鼻子释义:⒈指反复有声地抽动鼻子。⒉反复吸鼻子不让鼻涕从鼻孔流出(如发生于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