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治 [xiàn zhì]
1. 县政府所在地。
县治 引证解释
⒈ 县政府所在地。
引《明史·李锡传》:“柳州 怀远,瑶、僮、伶、侗 环居之, 瑶 尤獷悍。侵据县治久,吏民率寓郡城。”
清 姚鼐 《游媚笔泉记》:“桐城 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迆平。”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这地方又名 凤凰厅,到 民国 后便改成了县治,名 凤凰县。”
国语词典
县治 [xiàn zhì]
⒈ 县政府所在的地方。
县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女庙释义:⒈庙名。旧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⒉镇名。即今江苏省江都县县治所在地。南濒运河,商业繁盛,因其地有仙女庙,镇以庙名。
- 2.
供具释义:⒈陈设酒食的器具。 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清 褚人穫《坚瓠馀集·木龙》:“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⒉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 辞於 范雎,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
- 3.
向吴亭释义:古亭名。地在今 江苏 丹阳县。唐 杜牧《润州》诗之一:“向吴亭 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冯集梧 注引《一统志》:“向吴亭 在 丹阳 县治南。”向,一本作“句”。唐 陆龟蒙《润州送人往长洲》诗:“秋来频上 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生。”
- 4.
圮剥释义:⒈毁伤。 《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晋国 之难,祸起於 丽。惟家之索,牝鸡之晨。专权擅爱,显己蔽人。陵长閒旧,圮剥至亲。”《陈书·高祖纪下》:“梁氏 以圮剥荐臻,歷运在极,钦若天应,以命于 霸先。”⒉毁坏剥蚀。明 李东阳《重修宿松县庙学记》:“学旧在县治东南百武许,僻隘圮剥,为流潦所坏。”《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三十八年,復南巡,见 明太祖 陵圮剥,詔依 周 封 杞 宋 例,授 明 裔一官,俾世守弗替。”
- 5.
挟日释义:谓十日。从甲至癸,十干已周,故云。挟,通“浹”,周匝。《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陆德明 释文:“挟,字又作浹。”宋 王安石《宋翰林侍读学士梅公神道碑》:“公卒明年,季秋挟日,于州山西,卜祔而吉。”
- 6.
望幸释义:⒈谓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汉书·食货志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宫储,设共具,而望幸。”南朝 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后湖作》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唐 杜牧《阿房宫赋》:“縵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明 瞿佑《归田诗话·咏炭诗》引 郭矮梅《咏帘》:“思归梁燕心长切,望幸宫娥眼欲穿。”⒉希望侥幸之事。汉 焦赣《易林·讼之遯》:“疾贫望幸,使伯行贩,关牢择羊,多得大牂。”
- 7.
横扰释义:犹骚扰,搅扰。《宋书·良吏传论》:“汉 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唐 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又治赋羡银,例皆榷估以优俸。公命即賫月市驛駟,横扰既絶,謡讼溢境。”
- 8.
石敢当释义:旧时家门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或石雕武士像,上刻“石敢当”三字,民间以为可禁压不祥。《急就篇》卷一:“石敢当。”颜师古 注:“卫 有 石碏、石买、石恶,郑 有 石癸、石楚、石制,皆为 石氏 ……敢当,言所当无敌也。”宋 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四:“庆历 中,张纬 宰 莆石,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 唐 大历 五年县令 郑 押字记。’今人家用碑石,书曰‘石敢当’三字镇於门,亦此风也。”明 陶宗仪《辍耕录·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衝,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鐫
- 9.
花县释义:晋 潘岳 为 河阳 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 10.
贵乡县释义:据《五代志》记载:十六国前燕建熙时,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组建了贵乡县。县治设在孔思集寺。
- 11.
辏集释义:聚集。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鱼苗》:“江州 等处水滨产鱼苗,地主至於夏,皆取之出售,以此为利,贩子輳集。”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天宫般帝城,輳集人烟,駢闐市井。”清 刘大櫆《漱润楼记》:“桐城 县治 之东,百二十里曰 双溪镇。其地皆市区,商贾米盐之所輳集,士人鲜居之者。”
- 12.
邑尉释义:县尉。职掌一县治安,位在县令之下。
- 13.
鄯善释义:⒈地名。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⒉西域城邦名。本名楼兰,西汉元凤四年(前77)改国名鄯善,故治所在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
- 14.
龚黄释义:汉 循吏 龚遂 与 黄霸 的并称。 亦泛指循吏。《宋书·良吏传论》:“汉 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 龚 黄 之化,易以有成。”唐 白居易《寄李蕲州》诗:“下车书奏 龚 黄 课,动笔诗传 鲍 谢 风。”宋 苏轼《吴中田妇叹》诗:“龚 黄 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 河伯 妇。”《西游记》第九七回:“名扬青史播千年,龚 黄 再见。”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何妨缓归棹,在此作 龚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