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wáng jiǔ sī]
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fd7c陂,县(今陕西户县)人。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因名列宦官刘瑾党人,被勒令去职。“前七子”之一。所作杂剧《杜甫游春》较有名;《中山狼》一般认为是明代第一部单折杂剧。有《fd7c陂集》、《碧山乐府》。
王九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光前啓后释义:犹光前裕后。明 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 2.
前七子释义:明 弘治、正德 年间文学家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等七人,强调“文必 秦 汉,诗必盛 唐”,形成一个复古的文学流派。因有后起的 李攀龙、王世贞 等后七子,故称他们七人为前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二》。
- 3.
向用释义:⒈谓为当时所重;合于时用。明 王九思《曲江春》第三折:“先生正当向用之际,何以有此山林之念?”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其子 綎,从 滇 黔 起,屡奏功;其后 朝鲜 之役,亦以凯旋,为时向用。”⒉谓有意任用。《宋史·选举志一》:“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鉅公,皆繇此选,而 仁宗 亦嚮用之,登上第者不数年,輒赫然显贵矣。”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蒋赐棨 韩鑅 虽尚列朝籍,亦不復嚮用。”⒊指被重用。宋 叶适《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为 宝謨阁 直学士,入为礼部尚
- 4.
攀引释义:⒈攀援。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尝着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⒉援用;引用。宋 王溥《唐会要·定格令》:“其制勅不言自今以后永为常式者,不得攀引为例。”⒊犹攀比。明 王九思《曲江春》第一折:“稷 契 何人,要与他相攀引?”⒋诬供牵连;牵扯附会。明 何孟春《馀冬绪录摘抄》卷一:“洪武 二十六年,凉国公 蓝玉 之狱,上集羣臣廷讯,有所攀引,始多未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郭宪 ﹞徒以潠酒救火一事,遽为方士攀引,范曄 作《后汉书》,遂亦不察而置之《方术列传》中。”
- 5.
痞气释义: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种大。《难经·五十六难》:“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王九思 集注引 杨玄操 曰:“积,盖也。言血脉不行,积盖成病也……痞,否也。言否结成积也。”唐 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蕤核》:“破心下结痰痞气。”
- 6.
翻雪释义:⒈《宋书·符瑞志下》:“大明 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 谢庄 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於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后因用为典实。唐 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谢郎 衣袖初翻雪,荀令 熏炉更换香。”⒉形容白浪翻滚。唐 元稹《送致用》诗:“遥看逆浪愁翻雪,渐失征帆错认云。”⒊泛出白色。明 王九思《四时怨》曲:“醉醒锦袖笼香晚,茗甌翻雪小房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