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主父 主父的意思
zhǔ

主父

简体主父
繁体
拼音zhǔ fù
注音ㄓㄨˇ ㄈ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fù fǔ,(1) 爸爸,母亲的丈夫。【组词】:父母。父辈。父子。父兄。(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例句】: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1) 老年人。【组词】:田父。渔父。(2) 同“甫”。

基本含义

主人、父亲

主父的意思

主父 [zhǔ fù]

1. 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

2. 作为妻对夫的敬称。

3. 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其子惠文王,自号主父。见《史记·赵世家》。

4. 汉齐王相主父偃的省称。

6. 复姓。汉有主父偃。

主父 引证解释

⒈ 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

《战国策·燕策一》:“妻使妾奉巵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
唐 元稹 《将进酒》诗:“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酖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五:“常熟 县奴訐告其主父。”

⒉ 作为妻对夫的敬称。

前蜀 韦庄 《秦妇吟》:“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入门痴似醉。”

⒊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让国于其子 惠文王,自号 主父。见《史记·赵世家》。

《韩非子·奸劫弑臣》:“李兑 之用 赵 也,饿 主父 百日而死。”
元 陈孚 《真定怀古》诗:“主父 故宫秋草合, 尉陀 荒冢莫烟平。”

⒋ 汉 齐王 相 主父偃 的省称。

《汉书·公孙弘等传赞》:“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见 主父 而叹息。”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七:“主父 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宋 司马光 《赠吴之才》诗:“苏秦 游困羞妻嫂, 主父 居贫厌弟兄。”
明 高启 《赠薛相士》诗:“鼎食復鼎烹, 主父 世共伤。”

⒌ 复姓。 汉 有 主父偃。


国语词典

主父 [zhǔ fù]

⒈ 古代婢妾、仆役对男主人的称呼。

《战国策·燕策一》:「妾知其为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
唐·皇甫枚《王知古》:「主父近承天书赴阙,郎君复随计吏西征,此惟闺闱中人耳,岂可淹久乎?」

⒉ 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其子惠文王,自称「主父」。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⒊ 复姓。赵武灵王号主父,其后支孙乃以之为氏。如汉朝有主父偃。


主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石几钟释义:《汉书·主父偃传》:“使天下飞芻輓粟,起於 黄 腄 琅邪 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颜师古 注:“六斛四斗为钟,计其道路所费,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至。”后因以“一石几钟”谓运输漕粮时沿途损耗侵吞惊人。
    • 2.
      丁男释义:⒈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始皇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 北河。暴兵露师十有餘年。”唐 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西 蜀 疲老,千里远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清 赵翼《阅邸抄喜赋》:“絶塞徵兵挑甲卒,深山转餉挽丁男。”⒉指已成年的儿子。
    • 3.
      不聊生释义:无法赖以生存。 《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於道树,死者相望。”《新唐书·王世充传》:“今伍伍相保,一家叛,举伍诛。樵牧出入皆为限,公私不聊生。”
    • 4.
      举首释义:⒈抬头。《管子·形势解》:“殷 民举首而望 文王,愿为 文王 臣。”宋 苏轼《登云龙山》诗:“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明 袁宏道《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诗:“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⒉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汉 兴八十餘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弘 为举首。”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鼂错 对策,蔚为举首。”宋 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 汉 唐 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明 张居正《答藩伯吴小江
    • 5.
      僵踣释义:⒈倒毙。亦指倒毙的野兽尸体。《文选·张协<七命>》:“殞胔挂山,僵踣掩泽。”李善 注:“《周礼》注曰:四足死者曰胔。《尔雅》曰:僵,仆也。”吕延济 注:“僵踣,毙也。”杨笃生《新湖南》第三篇:“而吾国民则如中蛊毒,臟腑蚀尽,终必死亡;如遇鬼妻,精髓日枯,立见僵踣。”⒉跌倒。唐 元稹《将进酒》诗:“阳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上视朝每晏,戊辰,日絶高尚未坐,百官班於 紫宸门 外,老病几至僵踣。”宋 叶适《刘靖君墓志铭》:“父死,伯不弔,疑将祔於祖。一夕,轝其柩他山,哀呼
    • 6.
      儽然释义:⒈颓丧貌。 汉 刘向《列女传·赵灵吴女》:“四年,朝羣臣。安阳君 来朝。主父 从旁观窥羣臣宗室,见 章 儽然也,反臣於弟,心怜之。”儽,《史记·赵世家》作“傫”。⒉疲困貌。明 刘基《渡江遣怀》诗:“儽然多病身,全家倚糊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莲教》:“又一夕,烧巨烛於堂上,戒恪守,勿以风灭。漏三下,师不至,儽然而殆,就牀暂寐。”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急邀逻者来,启视,则儽然一饿夫,昂首长跪。”
    • 7.
      刍牧释义:⒈割草放牧。《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帝令 史建瑭 以轻骑尝寇,获芻牧者二百人,问其兵数,精兵七万。”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乘舆播荡,神京陆沉,天坛为芻牧之场,曹署充屯营之帐,中国 数千年来,外侮之辱未有甚于此时者也。”⒉放牧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卜式 试于芻牧,弘羊 擢于贾竖,衞青 奋於奴僕,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唐 陆龟蒙《村夜二篇》诗之二:“祗効芻牧言,敢防轻薄駡。”⒊家畜。指马牛羊
    • 8.
      割削释义:⒈削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 鼂错 是也。”《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今强敌在前,唯患众少,不应割削见力,置无用之地。”⒉犹切割。汉 王充《论衡·效力》:“诸有锋刃之器,所以能断斩割削者,手能把持之也,力能推引之也。”⒊犹剥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三年》:“卿等司计,当以公正为心,无事割削,致害民而伤和气。”
    • 9.
      北游释义:往北方游历。游,也写作“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迺北游 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苗君胄书》:“閒者北游,喜欢无量,登 芒 济 河,旷若发蒙。”晋 陆机《苦寒行》:“北游 幽 朔 城,凉野多险难。”明 陶宗仪《辍耕录·庞居士》:“元和 六年,北游 襄 汉,随处而安。”
    • 10.
      吴娃释义:吴 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使 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 娃、閭娵、傅予 之徒……嬿服而御。”李善 注:“皆美女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主父 初以长子 章 为太子,后得 吴娃,爱之。”胡三省 注:“吴 娃…… 吴 楚 之间谓美女曰娃。”清 方文《赠万年少》诗:“挟瑟 吴 娃媚,临书 魏 傅工。”鲁迅《无题》诗:“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 11.
      周身具释义:指棺椁。 唐 李绰《尚书故实》:“主父死三日,方贫,未办周身之具。”宋 陈翥《桐谱·记志》:“吾今四十,以傒我数十年,当蘄尔为周身之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布客》:“﹝某﹞归,告妻子作周身具。”
    • 12.
      外市释义:谓勾通外人以取利。《韩非子·内储说上》:“赵 令人因 申子 於 韩 请兵,将以攻 魏,申子 欲言之君,而恐君之疑己外市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乃使边境之民獘靡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 尉佗、章邯 得以成其私也。”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与外国交求利己,若 章邯 之比。”
    • 13.
      异人释义:⒈亦作“异人”。他人;别人。《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高亨 注:“异人,别人,外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清 唐甄《潜书·吴弊》:“吴 人发塚,非异人,即其子孙也。”⒉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见 主父 而嘆息。羣臣慕向,异人并出。”晋 陆机《辨亡论》上:“异人辐凑,猛士如林。”唐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卢
    • 14.
      恶恶释义:憎恨邪恶。《公羊传·僖公十七年》:“君子之恶恶也疾始,善善也乐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新唐书·魏徵传》:“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无为之化何远之有!”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诗》之恶恶,莫如《巷伯》,然犹戮及其身,今指斥及於腐骨,其疾恶甚於诗人矣。”
    • 15.
      情实释义:⒈真心。《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齐 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宋 主征 李煜 ……初出师,抚 曹彬 背曰:‘会取,会取。彼本无罪,只是自家著他不得。’此则情实之语也。”⒉实情;真相。《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主不审其情实,坐而患之,马犹不肥也。”《史记·吕不韦列传》:“於是 秦王 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 吕不韦。”《宣和遗事》前集:“其人略无一语,亦无痛楚之色,终不肯吐露情实。”梁启超《
    • 16.
      意忌释义:疑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六》:“意忌二字平列,意者疑也……古者谓疑为意。”明 归有光《与沉敬甫书》之一:“考选庶吉士,存老 甚有意,诸公亦争为言,而给事中又题本欲限年,此辈意忌,实违之,俾不通也。”
    • 17.
      戒门释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 ﹞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 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吾与诸君絶矣,毋復入 偃 之门!’”后用“戒门”作为富贵骄人的典故。
    • 18.
      披剔释义:⒈辨析挑选。 《新唐书·舒元舆传》:“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鍊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 主父 等可比哉?”⒉剔除;除去。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马光祖》:“下车之后,披剔弊蠧,风采一新。”
    • 19.
      暴兵释义:⒈凶暴不义之师。 《吴子·图国》:“凡兵之所起者有五……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彊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吕氏春秋·仲夏》:“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穀,道路不通,暴兵来至。”高诱 注:“暴害之兵横来至。”⒉谓用兵或动用军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蒙恬 ﹞暴兵露师十有餘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踰 河 而北。”《后汉书·冯衍传上》:“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挐未解,兵连不息。”李贤 注:“暴,露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 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 20.
      杂帛释义:⒈用色丝织就的丝织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赐告治病,牛酒杂帛。”《汉书·孔光传》:“光 年七十,元始 五年薨。莽 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 博山侯 印綬,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⒉古代旗帜上杂色的装饰物。《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孙诒让 正义:“杂帛者,縿斿异色,犹《士冠礼》之杂裳,皆取不专属一色之义。”

主父(zhu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主父是什么意思 主父读音 怎么读 主父,拼音是zhǔ fù,主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主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