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主法 主法的意思
zhǔ

主法

简体主法
繁体
拼音zhǔ fǎ
注音ㄓㄨˇ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指掌握法律权力,能够决定权威,制定规章制度。

主法的意思

主法 [zhǔ fǎ]

1. 规定权利义务的法律,又称“实体法”,如民法、刑法等。

[entity law;]

主法 引证解释

⒈ 王法。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术者之为人臣也,得效度数之言,上明主法,下困姦臣,以尊主安国也。”
《史记·日者列传》:“事私利,枉主法。”

⒉ 主管法令。

《商君书·定公》:“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名正,愚知徧能知之,为置法官,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


国语词典

主法 [zhǔ fǎ]

⒈ 规定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相对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而言。


主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权宪法释义:[a legal system of bourgeois democracy suggested by Sun Zhongshan that five power and authority of lawmaking,administeration of political,justice,examination and supervising be separated] 孙中山提出的立法、司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法制体制。
    • 2.
      和谐社会释义:指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
    • 3.
      小知释义:⒈从细事上察知。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 孔子 ﹞又曰:‘君子不器。’良以握原者可以制化,大受者不可小知。”⒉小聪明。《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韩非子·饰邪》:“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 4.
      贯索释义:⒈星座名。 属天市垣,共九星。《晋书·天文志上》:“贯索九星在其(七公)前,贱人之牢也。一曰连索,一曰连营,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强也。牢口一星为门,欲其开也。九星皆明,天下狱烦;七星见,小赦;六星、五星,大赦。”宋 范成大《冬至日天庆观朝拜》诗:“五更贯索埋光后,万里鉤陈放仗时。”宋 刘克庄《九和甲辰书事》诗:“贯索星明方用事,金花帖至枉标名。”《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 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星,向 秦老 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⒉喻牢狱。明 赵南星《明山西右布政使王君墓志铭》:“贯
    • 5.
      鴡鸠氏释义:相传上古 少皞氏 以鸟名官。 鴡鸠氏为司马之职,主军法。《左传·昭公十七年》:“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马也。”杜预 注:“鴡鳩,王鴡也,鷙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杨伯峻 注:“王鴡,雕类,亦谓之鶚。”

主法(zhu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主法是什么意思 主法读音 怎么读 主法,拼音是zhǔ fǎ,主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主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