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教 四教的意思
jiào

四教

简体四教
繁体
拼音sì jiào
注音ㄙˋ ㄐ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指儒、释、道、法四种宗教或哲学思想。

四教的意思

四教 [sì jiào]

1. 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于四教。”(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晋干宝《晋纪总论》:“而其后妃,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参见“四行”、“四德”。(4)指治家的四条准则:勤、俭、恭、恕。《文中子·关朗》:“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

3. 指佛门四教,所指各别。如龙树四教、晓公四教、光宅四教、天召四教等。

四教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 孔子 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

《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於四教。”
(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
(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九嫔》:“九嬪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而其后妃,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
参见“四行”、“四德”。(4)指治家的四条准则:勤、俭、恭、恕。 《文中子·关朗》:“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

⒉ 指佛门四教,所指各别。如 龙树 四教、 晓公 四教、 光宅 四教、 天召 四教等。


国语词典

四教 [sì jiào]

⒈ 孔子四大教育要目: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⒉ 诗、书、礼、乐。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⒊ 妇德、妇言、妇容、妇幼。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而其妃后躬行四教。」

⒋ 佛教用语。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判教学说。(1)​ 从释尊说法的内容分成: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法四教」。(2)​ 从释尊说法的方式分四: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仪四教」。两种合称为「八教」。

四教义·卷一》:「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秘密、不定之踪。」


四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周行慈释义:七周行慈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周者周遍也。
    • 2.
      七种不净释义:七种不净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修行之人。
    • 3.
      三权释义:⒈三种权力。《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尹知章 注:“自‘一至’以下,管 氏不言其数,无得而知也。”⒉特指“贵”、“富”、“亲”三种权势。汉 刘向《说苑·尊贵》:“齐桓公 使 管仲 治国,管仲 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 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 曰:‘何故?’管仲 对曰:‘贵不能使富。’桓公 赐之 齐国 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 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 立以为仲父。齐国 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 曰:‘管仲
    • 4.
      不定教释义:不定教简介:我国古代佛教大德,在作教相判释时所用之术语。南中三教之一,天台化仪四教之一。
    • 5.
      俊选释义: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宋 叶适《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宋 张师正《括异志·梅侍读》:“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元 揭傒斯《全州学记
    • 6.
      免梏释义:免于桎梏,不受刑罚。《逸周书·文酌》:“四教:一守之以信,二因亲就年,三取戚免梏,四乐生身復。”朱右曾 校释:“取其忧戚而免于桎梏,矜不能也。”
    • 7.
      十哲释义:指十位或十数位德才出众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 (1)指 孔子 的十个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自 唐 定制,从祀 孔 庙,列侍 孔子 近侧。开元 时,颜渊 配享,升 曾参,后 曾参 配享,升 子张。后代又增 有若 及 宋 朱熹,合称“十二哲”。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自四教远而微言絶,十哲丧而大义乘。”清 昭槤《啸亭杂录·崇理学》:“仁皇(康熙)夙好 程 朱 ……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参阅《论语·先进》、《旧唐书·礼仪志四》。(2)指十位名将。唐 开
    • 8.
      四不可说释义:[出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涅盘经中明四教之理。
    • 9.
      四教释义:⒈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⒉指佛门四教,所指各别。如龙树四教、晓公四教、光宅四教、天召四教等。
    • 10.
      四术释义:⒈诗、书、礼、乐四种经术。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⒉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治道·四术》。⒊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李善
    • 11.
      子以四教释义:子以四教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 12.
      晓公四教释义:晓公四教 [出华严经疏] 唐元晓法师。
    • 13.
      顿教释义:⒈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释迦牟尼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 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⒉指禅宗六祖慧能创立的南宗法门。

四教(si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教是什么意思 四教读音 怎么读 四教,拼音是sì jiào,四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