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岳真形图释义:道教符箓。 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 河南 登封县 嵩山 中岳庙 内存有此图的碑刻。
- 2.
代籍释义:汉 吕太后 赐 代王 宫人的名册。典出《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孝文竇皇后,景帝 母也,吕太后 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竇 姬与在行中。家在 清河,愿如 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 赵 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籍 代 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竇姬 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 代,代王 独幸 竇姬,生女 嫖。孝惠 七年,生 景帝。”后因借指皇帝遴选宫女时记录入选者的名册。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闻道君王走玉驄,犊车不用聘昭容。幸迟身入 陈 宫里,
- 3.
制使释义:⒈制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精积於其本,则血气相承受;贤积於其主,则上下相制使。”宋 叶适《新书》:“以后衝前,以新改旧,凡朝廷上下之所恃以相维持、相制使者,奉行此书而已。”⒉皇帝派遣的使者。唐 韩愈《王公神道碑铭》:“制使出巡,人填道迎,显公德。”参阅《唐律疏议》卷十。⒊宋 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 因盖 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
- 4.
即真释义:⒈谓由摄政或监国而正式即皇帝位。 《汉书·王莽传上》:“莽 即灭 翟义,自谓威德日盛,获天人助,遂谋即真之事矣。”《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尧 乃命 舜 代己摄政…… 舜 年八十一即真。”宋 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道君 自 燕山 密遣使臣齎来,领中有亲书八字,曰:‘便可即真,来救父母。’”《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少主嗣位,而君辅之,如 伊尹、周公,俟王之年长,而反其政;若天与人归,遂南面即真。”⒉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三国志·蜀志·杨洪传》:“亮 於是表 洪 领 蜀郡 太守,众
- 5.
君家释义:⒈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唐 韩愈《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⒉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明 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 6.
宸旨释义:帝王的旨意。唐 李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诗:“豹略恭宸旨,雄文动睿情。”《旧唐书·韦澳传》:“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金 人内侵,二帝北狩,臣 构 以 道君皇帝 之子,奉宸旨以总六师,握兵马元帅之权。”
- 7.
放朝释义:⒈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唐 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明 李东阳《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朔望朝参》。⒉谓群臣朝参毕退朝。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⒊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
- 8.
李师师释义:宋 代 汴京 名妓。相传其幼年曾为尼,俗称佛弟子为师,故名。名士 周邦彦 多与来往。宋徽宗 曾微服屡访其居,后入宫封为 瀛国夫人,靖康 后流落南方。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道君 幸 李师师 家,偶 周邦彦 先在,焉知 道君 至,遂匿於牀下。”《宣和遗事》前集:“李师师 见 贾奕 气倒,则得傍前急救。须臾甦醒。”
- 9.
猬结蚁聚释义:比喻人众纷纷集结。《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故使蝟結蟻聚,水草有依。”刘良 注:“言 景宗 縱 魏 兵,使如蝟蟻之結聚,而依水草也。”宋 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設使犬羊之衆,蝟結蟻聚,侵邊徼而摩封彊,將何以禦之?”
- 10.
硃书释义:犹朱批谕旨。清 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圣祖仁皇帝 硃书:‘戴名世 案内 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参见“硃批諭旨”。
- 11.
祖气释义:⒈举行祖祭所须顺应的时日运会。《宋书·律历志中》:“王者祖气而奉其□终,晋 於五行之次应尚金,金生於巳,事於酉,终於丑,宜祖以酉日,腊以丑日。”⒉道教谓物因气而化生,因称物之来源为“祖气”。《云笈七籤》卷十六:“天宝君 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 天宝君 之祖气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后至 龙汉 元年化生 天宝君。”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唐 置崇元学,专奉 老氏,配以 庄 列 道家者流,以谓天地未判有 元始天尊 为祖气,次有 道君 以阐其端,老子 以明其道。”
- 12.
端门释义:⒈宫殿的正南门。《史记·吕太后本纪》:“代王 即夕入 未央宫,有謁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后汉书·左雄传》:“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牋奏,副之端门。”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宫之正南门曰端门。尚书於此受天下奏章,令举者诣公府课试,以副本纳之端门,尚书审覈之。”宋 晁冲之《上林春慢》词:“鹤降詔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前汉书平话》卷下:“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⒉太微垣南藩二星,东曰左执法,西曰右执法,左、右执法之
- 13.
艮岳释义:山名。在今 河南 开封 城内东北隅。宋徽宗 政和 七年于 汴梁 东北作 万岁山,宣和 四年 徽宗 自为《艮岳记》,以为山在国都之艮位,故名 艮岳。宣和 六年,改名 寿峰。详见《宋史·地理志一》及 宋 张淏《艮岳记》。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十:“凤輦北游今未返,蓬蓬 艮岳 内中高。”《水浒传》第一○一回:“那 艮岳 在京城东北隅,即 道君皇帝 所筑。”清 赵翼《西湖咏古》:“三竺 峰峦非 艮岳,两隄灯火似 樊楼。”
- 14.
谨案释义:⒈慎查考。 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汉书·魏相传》:“臣谨案王法必本於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之畜,尚谓之急。”《魏书·韩子熙传》:“谨案律文:诸告事不实,以其罪罪之。”清 王昙《穀城西楚霸王墓碑》:“臣谨案 殷 人以柏,夏 氏以松,将军之树,大王之风。”⒉详细案问。南朝 梁 玄光《辩惑论》:“若必须辞诉然后判者,始知道君无玄鉴之能,天曹无天眼之照,三官疲於谨案,伺吏劳於讨捕。”
- 15.
赑屓释义:⒈壮猛有力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巨灵 贔屓,高掌远蹠。”薛综 注:“贔屓,作力之貌也。”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昔在 开元 中,韩 蔡 同贔屭。”清 魏源《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唅呀怒以尊,贔屭斧而断。”⒉指作气用力之貌。宋 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北归与俱度 大庾,两夫贔屭苦不胜。”⒊凝重貌;强劲貌。唐 卢仝《月蚀诗》:“森森万木夜殭立,寒气贔屭顽无风。”宋 司马光《景仁召饮东园呈彦升次道君锡才元子容》诗:“去冬辱嘉招,寒风方贔屭。”明 沉梦麟《余中》诗:“大江 绕长 淮
- 16.
追绍释义:犹继承。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臣伏观陛下自临御以来,追绍先烈。” 明 宋濂 《复古堂记》:“继志述事,孝子慈孙所当为况思追绍於七百餘年前。”
- 17.
递角释义:⒈相当于今之邮包。宋 洪迈《夷坚乙志·赵清宪》:“忽有京师递角至,发之,无文书。”⒉指传送文书。《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道君 曰:‘为宗社计,岂復论此!’因及行宫止递角等事,纲 曰:‘当时恐 金 人知行宫所在,非有他也。’”
- 18.
道君释义:⒈道教中之地位尊贵者。 《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引 南朝 梁 陶弘景《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於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君。”亦作为对道士的敬称。晋 葛洪《神仙传·黄初平》:“其兄 初起,行山寻索 初平,歷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 召问之曰:‘吾有弟名 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餘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⒉指 宋徽宗。《宣和遗事》前集:“道君 好道宠 灵素,天下伽蓝尽灭形。”《水浒传》第十二回:“道君 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
- 19.
道君皇帝释义:指 宋徽宗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上自称教主 道君皇帝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这本话文,乃在 宋 朝 道君皇帝 宣和 年间。”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 ,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
- 20.
醋息钱释义:宋 代一种苛捐杂税。宋 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近降横置财利指挥如钞旁钱、免行钱、醋息钱之类,一切停罢。”《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月认醋额则谓之‘醋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