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员 [dào yuán]
1. 即道台。
道员 引证解释
⒈ 即道台。参见“道臺”。
引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温绍原 ﹞积功擢道员,充 江南 大营翼长,仍留防 六合。”
易宗夔 《新世说·政事》:“首座 庆亲王 奕劻,欲用 直隶 道员某为 黑龙江 巡抚。”
道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便给释义:灵巧敏捷。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夫质朴者多迂缓,狡猾者多便给。便给者虽善办事,或伤於急促,不能无损於民。”《明史·魏允贞传》:“每遇科道员缺,率择才性便给、工諂媚、善逢迎者授之。”《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瑶 有五长过人,惟一短耳。美鬚长大过人,善射御过人,多技艺过人,强毅果敢过人,智巧便给过人,然而贪残不仁,是其一短。”
- 2.
候选释义:清 制,京官自郎中以下,地方官自道员以下,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入仕,以及原官因故开缺依例起复,皆须赴吏部报到,听候依法选用,称为候选。清 李渔《比目鱼·荣发》:“且喜乡、会两塲,俱已报捷,只是未曾补官,还在京师候选。”清 叶名澧《桥西杂记·顺天乡试同考官》:“顺治 二年,定例乡试房考,京闈用中行及候选进士。”《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他家里很有几文,不到二十岁,就报捐了个候选道。”
- 3.
关道释义:⒈犹要道。 《隋书·天文志上》:“江星不具,天下津河关道不通。”⒉清 代管理海关事务的道员。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此三等人如来 中国,必先在 英 请领执照,到口岸呈 英 领事请验,知照关道,便同 英 民一样看待。”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应请明定章程,择三品以上官员曾任关道熟悉情形者为总税务司。”
- 4.
兵备道释义: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
- 5.
江口醇释义:江口醇起源于晚清,自江苏无锡知县、海洲道员廖纶晚年所建“南台酒坊”伊始,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
- 6.
洊保释义:保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统领 赵倜 忠勇冠时,马玉崑 拔之诸将之中,以功洊保总兵,必能迅赴事机,力图报称。”清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上》:“初,甲申 中 法 之役,臺 绅 林朝栋 从 铭传 驻 狮球岭,扼 法 兵不得前,积功洊保道员。”
- 7.
过班释义:清 代官吏因保举或捐纳迁升官阶。 道员为最高班次,以下则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佐杂各为一班,分别称为道班、府班,同通州县班、佐杂班。《老残游记》第四回:“老兄可以捐个同知,今年随摺一个过班,明年春间大案,又是一个过班,秋天引见,就可得 济东泰武临道 。”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这个出钱捐的过班候补知府,既无言责,而竟出名反对部大臣,那成什么体统呢?”
- 8.
道台释义:也叫道员。明清 两代官名。明代为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佐官,分理各道的钱粮、刑名。清代是省以下管辖府、州的高级行 政长官。
- 9.
道员释义:即道台。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温绍原 ﹞积功擢道员,充 江南 大营翼长,仍留防 六合 。” 易宗夔 《新世说·政事》:“首座 庆亲王 奕劻 ,欲用 直隶 道员某为 黑龙江 巡抚。”参见“ 道臺 ”。
- 10.
首道释义:旧时称省治所在的道。亦指该道的道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到得那里时,只见藩臺以下,首道、首府、首县,都在那里,还有保甲局总办、委员,黑压压的挤满一花厅。”
- 11.
驻札释义:⒈驻札:同“駐劄”。《元史·顺帝纪十》:“以少保秃鲁为陕西行中书省、左丞相,本省驻札。”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惟是官兵驻札地方,合先晓諭城外居民,尽移城内,空下房屋,听各将领派兵住宿。”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緑旗兵不下数万,应请将省会及道员驻札之处,其城守营皆改为八旗驻防矣。”⒉駐劄:亦作“駐札”。宋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董光、游奕军统制姚政等申统率军马在潁昌府驻札。”明郑若庸《玉玦记·传旨》:“如今全师驻札淮阳,且喜军威远播,胡虏侧目。”《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