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源 [dǎo yuán]
1. 发源,起源。
例黄河导源于青海。
英[ river rises in; ]
2. 由某种事物发展而来。
例非导源于小儒乎。——清·黄宗羲《原君》
英[ derive; originate; ]
导源 引证解释
⒈ 发源。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水导源东北 陇山。”
⒉ 指引水出流。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有 吴瀆,破山导源,注於 胥江。”
⒊ 引申为事物的起源。
引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汉 赋虽体近《离骚》,而实导源《雅》《颂》。”
刘师培 《文说》:“自古词章,导源小学。”
国语词典
导源 [dǎo yuán]
⒈ 发源。
例如:「黄河导源于青海的巴颜喀喇山。」
⒉ 由某事、某物发展而来。
例如:「这个错误导源于你的认识不清。」
导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函授学校释义:以通信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学方法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定期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和考核,有时也进行短期的集中面授或就地委托辅导。函授学校导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 的大学推广运动。八十年代后各国始设函授学校。我国解放后为适应广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业务学习的需要,也设立了各级各类的函授学校,如函授大学等。魏巍《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各地函授学校的逐渐设立……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将会得到更有利的条件。”
- 2.
吴派释义:⒈明朝中晚期代表画派。⒉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
- 3.
孤竦释义:同“孤耸”。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沣水》:“高峰孤竦,素壁千寻。”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水出 雩都 县,导源西北流,逕 金鷄石,其石孤竦临川。”参见“孤耸”。
- 4.
导源释义:⒈发源(后面常带“于”):黄河导源于青海。⒉由某物发展而来(后面常带“于”):认识导源于实践。
- 5.
皖派释义:⒈清代经学派系之一。 导源于江永而成于皖南戴震。⒉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
- 6.
租庸调释义: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 7.
颐志释义:犹养志。汉 班固 《幽通赋》:“ 纪 ( 纪信 )焚躬以卫上兮,皓(四皓)颐志而弗倾。” 南朝 陈 张正见 《应龙篇》:“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 卷盦 《<蔽庐丛志>序》:“文学权舆,导源於‘六经’,滥觴於诸子:《诗》、《书》、《左》、《国》,文采烂然;《荀》、《列》、《老》、《庄》,颐志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