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举时 举时的意思
shí

举时

简体举时
繁体舉時
拼音jǔ shí
注音ㄐㄩˇ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shí,(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组词】:时间。时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组词】:时代。古时。(3) 泛指一段时间。【组词】:时光。时令。时分。(4) 现在的,当前的。【组词】: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 常常。【组词】:时常。学而时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组词】:时序。四时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组词】:时钟。时差(chā)。(9) 某一时刻。【组词】:按时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组词】:时而。时阴时晴。(11) 机会。【组词】:时机。待时而动。(12) 姓。

基本含义

指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或举动。

举时的意思

举时 [jǔ shí]

1. 犹举世。

举时 引证解释

⒈ 犹举世。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并引》:“协律郎 萧悦 善画竹,举时无伦。”


举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元及第释义: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 2.
      三元释义:⒈旧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 ⒉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旧时称为三元。⒊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
    • 3.
      三场释义: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明史·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西游记》第九回:“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 长安 应试。”
    • 4.
      三鼎甲释义: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 5.
      上甲释义:⒈阴历每月上旬之甲日。《穀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繫牲。”《汉书·天文志》:“正月上甲,风从东方来,宜蚕。”⒉科举时代殿试成绩最优的一等,也称一甲。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 即位,齐贤 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金史·选举志二》:“凡武举,泰和 三年格,上甲第一名迁忠勇校尉,第二、三名迁忠翊校尉。”清 方苞《赠通奉大夫刑部侍郎黄公墓表》:“今吏部侍郎 叔琳 已登上甲。”
    • 6.
      下第释义:科举时代指考试没有考中;落第。
    • 7.
      不中释义:⒈不中用;不行;不好。⒉科举时代考试不合格,也指现在报考高一级学校未能录取。⒊没有打中;无法击中。
    • 8.
      世叔释义:⒈对父辈朋友中年龄小于己父者的称呼。《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世叔,这话断断使不得的了。”徐迟《财神和观音》:“他的好世叔又介绍他,到这个老牌子的大银行里去做事。”⒉明 清 翰林称太老师的儿子为世叔。太老师,科举时座师的老师。见 明 张位《词林典故》。⒊世父和叔夫的合称。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遭值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娉币,或贪其财贿,或私其儿子,则彊中欺嫁。”汪继培 笺:“《尔雅·释亲》云: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 9.
      两榜进士释义:即进士。科举时代,谓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进士名列两榜,故称。
    • 10.
      两闱释义:⒈借指两个宫廷机构。闱,皇宫寝侧的小门。⒉春闱和秋闱的合称。科举时代考试举人、进士的场叫闱,进士考试在春天,举人考试在秋天,故称。
    • 11.
      中举释义:科举时代称乡试中式。
    • 12.
      丽龟释义:⒈射中禽兽背部隆起的中心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麋兴於前,射麋丽龟。”杜预 注:“丽,著也;龟,背之隆高当心。”杨伯峻 注:“古之田猎者,其箭先着背以达于腋为善射。”唐 段成式 郑符 等《游长安诸寺联句·三阶院》:“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唐 黄滔《谢试官启》:“徒以献豕辞 辽,賫花躬魏,税驾而旋同饮鳖,操弧而果异丽龟。”前蜀 贯休《送黄宾于赴举》诗:“□师无一事,应见丽龟归。”⒉比喻科举时中试得官。
    • 13.
      举业释义:科举时代指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 也指八股文。
    • 14.
      举子释义: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 15.
      乡场释义:⒈科举时代的乡试考场。《再生缘》第十四回:“乡场得中还犹可,名落 孙山 怎处分。”⒉指农村集镇或集市。艾芜《暮夜行》:“光头浅发的军官又紧跟着问:‘他在啥地方的?’‘太和场。’这是 薛福仁 住的那个乡场,李百星 顺口讲了出来,作为他的回答。”沈从文《新湘行记》:“近来因开放农村副业物资交流,附近二十里乡村趁乡场和到州上做小买卖的人,也日益增多。”
    • 16.
      乡闱释义: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 亦代指乡试。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下》:“明年会试,经、子、史科,亦依乡闈分年。礼部尚书知贡举。”清 赵翼《奏旨准入鹿鸣筵宴》诗:“遂初岂意忽迁鶯,为歷乡闈两鹿鸣。”王闿运《中议大夫彭君墓志铭》:“及试乡闈,册名误嘉为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五校乡闈,颇称得士。”
    • 17.
      买报释义:科举时代,报子买通试吏,获知黄榜名次,抢先报喜,以图厚赏,谓之“买报”。
    • 18.
      京闱释义:谓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明 归有光《戴素庵先生七十寿序》:“戴素庵 先生与吾父……皆以明经工於进士之业,数试京闈不得第。”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顺天乡试同考官》:“顺治 二年,定例乡试房考,京闈用中行。”
    • 19.
      传胪释义:⒈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 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⒉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 20.
      元甲释义:即一甲。 科举时代殿试之第一等。

举时(j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举时是什么意思 举时读音 怎么读 举时,拼音是jǔ shí,举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举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