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坞 [méi wù]
1. 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卓败,坞毁(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郿坞 引证解释
⒈ 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
引东汉 初平 三年, 董卓 筑坞于 郿,高厚七丈,与 长安 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老苗》:“筑营 德胜堰,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 郿坞 之计。”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 郿坞 多藏一炬焚。”
国语词典
郿坞 [méi wù]
⒈ 地名。在今陕西省郿县东北,渭水北岸,汉末董卓在此筑城堡,广聚珍宝,号称「万岁坞」。
郿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兔窟释义:⒈兔子的巢穴。亦喻隐居之地。宋 程俱《山中对酒》诗:“何年顾兔窟,桂子落山腹。”元 袁桷《客舍书事》诗之六:“犬能搜兔窟,马解避驰车。”⒉“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⒊指明月。清 陈维崧《月当厅·虎丘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词韵》:“斜倚广寒,一望兔窟清深。”
- 2.
抄籍释义:查抄籍没。 元 无名氏《圣武亲征录》:“八月,别遣 按脱 等抄籍 汉 民七十三万有奇。”《秦併六国平话》卷中:“王翦 把藏库金银抄籍十车回邦,班师人马。”《三国演义》第九回:“王允 又命 吕布 同 皇甫嵩、李肃 领兵五万,至 郿坞 抄籍 董卓 家产、人口。”
- 3.
握节释义:持守符节。谓不辱君命。《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唐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燃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有 桀 犬,婴此汤罗,衔鬚义愤,终乎握节,各狥所奉,咸有可嘉。”
- 4.
毕老释义:犹言终其天年。《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董卓 ﹞筑 郿坞,高与 长安 城埒,积穀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 5.
然脐释义:《后汉书·董卓传》:“吕布 斩 董卓,尸之於市。 天时始热,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 卓 脐中,光明达曙。”后以“然脐”为奸佞可悲下场的典实。唐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然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宋 王安石《和王乐道<烘虱>》:“然脐 郿坞 患溢世,焚寳 鹿臺 身易货。”清 宋琬《诏狱行》:“神奸脱距竞葅醢,亦有然脐当路衢。”
- 6.
脐燃释义:后汉 董卓 之事。《后汉书·董卓传》载 卓 残暴专横,被杀后尸于市。卓 素充肥,“守尸吏然火置 卓 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后遂以“脐燃”为元凶首恶毙命之意。顾馀《咏古·董卓》诗:“脐燃 郿坞 留餘烬,化作残燐映水滩。”
- 7.
郿坞释义:东汉 初平 三年,董卓 筑坞于 郿,高厚七丈,与 长安 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明 陶宗仪《辍耕录·老苗》:“筑营 德胜堰,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 郿坞 之计。”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清 倪瑞璿《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郿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