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律则 律则的意思

律则

简体律则
繁体律則
拼音lǜ zé
注音ㄌㄩˋ ㄗ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ǜ,(1) 法则,规章。【组词】: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组词】: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组词】: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组词】:律诗。(5) 姓。

zé,(1) 模范。【组词】:以身作则。(2) 规程,制度。【组词】:规则。总则。原则。细则。(3) 效法。【例句】:则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组词】:闻过则喜。(5) 表示转折,却。【组词】:今则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例句】:此则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例句】: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例句】:则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组词】:新闻两则。

基本含义

律法、规则。指一种行为规范或法则,用于约束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运行。

律则的意思

律则 [lǜ zé]

1. 犹律条。

律则 引证解释

⒈ 犹律条。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贼情汇纂·伪律》:“又伪 燕王 秦日纲 所出告示,亦载应斩罪多款,谓之律则。”


律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协律释义:⒈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协律则 李延年,运筹则 桑弘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延年 以曼声协律,朱 马 以骚体製歌。”姚华《曲海一勺·原乐》:“惜乎协律之署已墟,正音之谱不续。”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丘仲 造笛,作为协律的乐器。”⒉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唐 韩愈 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唐 刘禹锡 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唐 司空图《成均讽》:“名编协律之籍,妙軼总章之观。”⒊符合音律或格律。唐
    • 2.
      形式美释义:客观事物在外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美。常相对于内容美而言。其要素是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的物质材料、手段,如语言、形状、线条、色泽等。其法则是形式因素之间的均衡、对称、对比、参差、变幻。其基本规律则是多样统一与和谐。形式美与内容美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各自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在美的创作中既不能否定形式美,也不能离开内容而片面强调形式的美。
    • 3.
      律则释义:犹律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贼情汇纂·伪律》:“又伪 燕王 秦日纲 所出告示,亦载应斩罪多款,谓之律则。”
    • 4.
      试律释义:⒈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以律义为内容出试题,叫“试律”。《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宋史·选举志一》:“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帖经。明年,惟诸科试律,进士復帖经。”⒉即试帖诗。严复《救亡决论》:“超俗之士,厌製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为古今体。”姚华《论文后编》:“排律之长者,韵可累百,是为长排,短则六韵,试律用之。”参见“试帖诗”。

律则(lvz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律则是什么意思 律则读音 怎么读 律则,拼音是lǜ zé,律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律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