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 [gǔ zì]
1. 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字 引证解释
⒈ 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引《汉书·艺文志》:“鲁共王 坏 孔子 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北周 庾信 《镜赋》:“鏤五色之盘龙,刻千年之古字。”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班 史多用古字,以 西汉 去古未远也。”
古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昏释义:⒈犹言一晚。 ⒉犹成婚。昏,“婚”的古字。
- 2.
三仓释义:⒈古字书名。 汉 初,合 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和 胡母敬《博学篇》为一书,称“三仓”,亦统称《仓颉篇》,凡三千三百字。魏 晋 时,又以 李斯《仓颉篇》为上卷,扬雄《训纂篇》为中卷,贾鲂《滂喜篇》为下卷,合为一部,亦称“三仓”。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清 钱谦益《识字行》:“人生识字只两个,何用三仓四部盈箱笥。”⒉指储粮之太仓、石头 仓、常平仓。《梁书·陈伯之传》:“臺家
- 3.
三字释义:⒈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⒉知制诰的别称。⒊指“莫须有”三字。
- 4.
上孰释义:上熟。 上等收成。孰,“熟”的古字。
- 5.
上知释义:智力超凡的人,多指圣哲。知,“智”的古字。
- 6.
不共释义:⒈不恭。共,“恭”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杞 不共也。”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明 刘基《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⒉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韦昭 注:“共,具也。”⒊不与,不和。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⒋不同。宋 孙光宪《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 7.
不并释义:谓生不同时。竝,“并”的古字。
- 8.
严两释义:装饰华丽的车辆。 两,“ 辆 ”的古字。 明 杨慎 《送江景熙》诗:“西陆戒严两,东溟理仙艫。”
- 9.
中县释义:⒈指中原。⒉中等规模的县。⒊合乎垂直线。县,“悬”的古字。
- 10.
买昏释义:以财货为手段,联为婚姻关系。 昏,“婚”的古字。
- 11.
亿逞释义:犹亿盈。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 ﹞介恃 楚 众,以冯陵我敝邑,不可亿逞。”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不可亿逞”:“今案亿者,满也。‘逞’与‘盈’古字通。言其欲不可满盈也。”
- 12.
今字释义:⒈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从汉隶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⒉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隶书。也称“今文”。
- 13.
从颂释义:从容不迫。颂,“容”的古字。
- 14.
仞识论释义:即认识论。 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仞,“认”的古字。
- 15.
伏事释义:⒈隐秘的事情。《战国策·赵策四》:“楼缓 将使,伏事辞行。”吴师道 补正:“‘伏事’句,隐祕之事也。”⒉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谁谓伏事浅,契濶踰三年。”李善 注:“《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郑司农 曰:‘服事,谓为公家服事也。’‘服’与‘伏’同,古字通。”南朝 宋 鲍照《谢上除启》:“臣伏事日浅,蒙荷已丰。”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刘某 曰:‘某伏事岁久,受恩亦多,忽见近日作为,某忧惧及祸,不忍遽辞诀。某今日乞 令公 与罪名
- 16.
候景释义:测日影。 古代测日影定时刻。景,“影”的古字。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予占天候景,以至验於仪象,考数下漏,凡十餘年,方粗见真数,成书四卷,谓之《熙寧晷漏》。”
- 17.
偃鼠释义:鼴鼠,田鼠。 偃,“鼴”的古字。
- 18.
假髻释义:亦作“假紒”。亦作“假结”。假发所作之髻,供妇女装饰用。古称编,汉 以后称假髻。髻、紒、结,古字通。
- 19.
入竟问禁释义:竟:境的古字;禁:禁忌。 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 20.
入竟释义:⒈亦作“入境”。进入国境。竟,“境”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孝公 伐我北鄙……公使 展喜 犒师,使受命于 展禽,齐侯 未入竟,展喜 从之。”《公羊传·庄公十年》“精者曰伐”汉 何休 注:“精犹精密也,侵责之不服,推兵入竟,伐击之益深,用意稍精密。”《宋书·恩倖传·徐爰》:“今当使小戍制其始寇,大镇赴其入境,一被毒手,便自吹韲鸟逝矣。”赵紫阳《政府工作报告》(15):“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和引进技术的审批权限,简化外商入境出境手续。”⒉谓进入某地某区域。唐 朱庆馀《上江州李使君》诗:“入境无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