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角抵 角抵的意思
jué

角抵

简体角抵
繁体
拼音jué dǐ
注音ㄐㄧㄠˇ ㄉ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o jué,(1)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组词】:牛角。鹿角。犄角。角质。(2) 形状像角的。【组词】:菱角。皂角。(3)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例句】:成山角(在中国山东省)。(4) 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组词】:直角。角度。角钢。角尺。(5) 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组词】:角落。(6) 额骨(俗称“额角”)。(7)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8)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组词】:画角。号角。(9) 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例句】:“先取两角酒来”。(10) 中国货币单位。(1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12) 量词。(1)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2)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组词】:角色。名角。(3) 较量,竞争。【组词】:角力。角斗。角逐。(4)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5) 姓。

dǐ,(1) 挡,拒,用力对撑着。【组词】:抵挡。抵制。抵抗。抵赖。(2) 顶撞,冲突,矛盾。【组词】:抵触。(3) 代替,相当,顶替。【组词】:抵押。抵偿。抵充。抵还(huán )。(4) 到达。【组词】:抵京。抵临。

基本含义

角:骨角;抵:相互碰撞。形容两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

角抵的意思

角抵 [jué dǐ]

1. 古代两人相抵较量气力的一种运动,类似现代摔交的一种技艺表演。

[an ancient wrestling skill;]

角抵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起源于 战国,其称始于 秦 汉。晋 以后亦称“争交”。类似现代的摔跤。

《汉书·刑法志》:“春秋 之后,灭弱吞小,并为 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 秦 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於滛乐中矣。”
《旧唐书·穆宗纪》:“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抵及杂戏,日昃而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抵》:“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次有围棋、柔道,其巧疑神,孰与木杠之窳、织成之拙、牛胾之嚛、象戏之鄙、角抵之钝。”

⒉ 角牴: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参见“角抵”、“角觝”。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三年》“角牴戏” 胡三省 注引 三国 魏 文颖 曰:“名此乐为角牴,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盖杂技乐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善扑营》:“定制,选八旗勇士之精练者,为角牴之戏,名善扑营,凡大燕享皆呈其伎。或与外藩部角牴争较优劣,胜者赐茶繒以旌之。”
清 魏源 《黑龙江将军打围图歌》:“讲武重勒 索伦 队,堂子割牲观角牴。”

⒊ 角觝: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后汉书·仲长统传》:“目极角觝之观,耳穷 郑 卫 之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角觝》:“今相扑也。 《汉武故事》曰:‘角觝,昔六国时所造。’《史记》:‘ 秦二世 在 甘泉宫 作乐角觝。’注云:‘ 战国 时增讲武以为戏乐相夸,角其材力以相觝鬭,两两相当也。 汉武帝 好之。’”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置酒高会堂赋赠》诗:“纷纷争角觝,往往捉迷藏。”
章炳麟 《訄书·辨乐》:“过是乃有寻橦击剑角觝旋马,皆往往有其法式。”


角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争交释义:相扑;摔跤。宋 吴自牧《梦粱录·角抵》:“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三折:“你这等一箇瘦弱的身躯,要和我两争交赌筹厮打呵,你曾辞你家中父母不曾?”《水浒传》第七三回:“闻他两年曾在庙上争交,不曾有对手,白白地拿了若干利物,今年又贴招儿,单搦天下人相扑。”
    • 2.
      抵戏释义:角抵戏。借指杂技乐。亦谓较量技艺。唐 杜甫《能画》诗:“政化平如水,皇恩断若神,时时用抵戏,亦未杂风尘。”杨伦 笺注:“《汉武帝纪》:‘元封 二年,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文颖 曰:‘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故称角抵,盖杂技乐也。’”唐 柳宗元《序棋》:“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用朱墨以别焉。房 於是取二毫,如其第书之。既而抵戏者二人,则视其贱者而贱之,贵者而贵之。”
    • 3.
      抵角戏释义:即角抵戏。
    • 4.
      斗朋释义:亦作“鬭朋”。即角抵。
    • 5.
      服官释义:⒈为官;做官。语本《礼记·内则》:“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纂书改官》:“时 戴、邵、周、余、杨 皆里居,奉詔赴闕。程、任、姚 则服官在朝者也。”康有为《大同书》丙部:“若夫优倡、皂隶并斥流外,原其执业太贱而身近官人,恐其转瞬变化,即服官在上,以浊流杂清流,以贱人凌贵人耳。”⒉官名。汉 齐郡 临菑 产纨縠,陈留郡 产锦锻,各设置服官,专掌宫廷衣着供应。在 临菑 也称三服官,因供应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汉书·元帝纪》:“罢角抵、上林 宫馆希御幸者、齐 三服官。”颜师古 注引 如
    • 6.
      柢噬释义:谓用角抵,用牙啮。柢,通“抵”。
    • 7.
      百戏释义: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有,汉代又称“角抵戏”。南北朝后亦称“散乐”。元代以后,百戏内容更加丰富发展,一般均习用各种乐舞杂技的专名,百戏一词逐渐少用。
    • 8.
      角力戏释义:即角抵戏。
    • 9.
      角戏释义:⒈以角抵为戏。 ⒉竞赛游戏。
    • 10.
      角抵戏释义:汉 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包括角力、扛鼎等杂技、幻术和装扮人物、动物的乐舞表演等。《汉书·武帝纪》:“﹝ 元封 ﹞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颜师古 注:“应劭 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 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蔓延之属也。’……抵者,当也。非谓抵触。文 説是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三年》引作“角牴戏”。《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顺帝 永和 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南朝 梁 任昉
    • 11.
      角氐释义:同“角抵”。 《汉书·张骞传》:“大角氐,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
    • 12.
      角牴戏释义:见“角抵戏”。
    • 13.
      角觝社释义:宋 代民间相扑社团。 宋 周密《武林旧事·社会》:“二月八日为 桐川张王 生辰,震山 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緋緑社、齐云社……角觝社。”《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齐云社翻踢鬭巧,角抵社跌扑争奇,雄辩社咸叫喳呼,云机社般弄躲闪。”
    • 14.
      觝角戏释义:即角抵戏。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禅虚寺》:“有羽林 马僧相 善觝角戏,掷戟与百尺树齐等;虎賁 张车渠 掷刀出楼一丈。”亦省称“觝戏”。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又令试觝戏,仓龙(富仓龙)等亦不利。独 五千(冯五千)胜之,十万之众,为之披靡。”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朝廷以觝戏愚北卤,信有之矣。”参见“角2抵戏”。
    • 15.
      触藩释义:⒈以角抵撞藩篱。⒉比喻碰壁,进退两难。
    • 16.
      觳抵释义:即角抵。古代竞技之戏。
    • 17.
      都卢释义:⒈古国名。在 南海 一带。国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文选·张衡<西京赋>》:“非 都卢 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李善 注:“《汉书》曰:自 合浦 南有 都卢国。《太康地志》曰:都卢国,其人善缘高。”晋 傅玄《正都赋》:“都卢 迅足,缘脩竿而上下。”⒉借指 都卢国 人。唐 元稹《再酬复言》诗:“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鬭敌 都卢。”⒊古代杂技名。今之爬竿戏。《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 注:“晋灼 曰:‘都卢,国名也。’李奇 曰:‘都卢,体
    • 18.
      露台争交释义:露台即擂台,争交即角抵、相扑或摔跤。
    • 19.
      食案释义:⒈亦作“食桉”。餐桌。唐 韩愈《南山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飣餖。”五代 范资《玉堂闲话·振武角抵人》:“顷年客游,曾於道店逢此人,纔近食案,踉蹌而倒。”参见“食案方丈”。⒉进饭菜用的木盘。宋 梅尧臣《和李廷老家会饮》:“食桉施黄金,饌炙厌白鹅。”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她打着赤足,捧着一个食案,走到临着园子的廊沿上来,请 孟夫子 上车吃饭。”

角抵(jiao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角抵是什么意思 角抵读音 怎么读 角抵,拼音是jué dǐ,角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角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