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至乎 至乎的意思
zhì

至乎

简体至乎
繁体
拼音zhì hū
注音ㄓˋ ㄏ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到。【组词】:至此。自始至终。从古至今。至于。以至。甚至。(2) 极、最。【组词】:至少。至亲。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诚。至高无上。至理名言。

hū,(1)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乎(吗)?(2)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呀)!(3)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组词】:在乎。无须乎。异乎寻常。(4)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组词】:巍巍乎。郁郁乎。(5) 古同“呼”,呜呼。

基本含义

非常,极其

至乎的意思

至乎 [zhì hū]

1. 犹至于。到;达到。乎,表趋向的助词。

3. 犹至于。连词。连接上文,另提一事。

至乎 引证解释

⒈ 犹至于。到;达到。乎,表趋向的助词。

《墨子·尚贤中》:“请问: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
《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⒉ 犹至于。连词。连接上文,另提一事。

晋 阮侃 《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是故知吉凶,非为吉凶也。故其称曰无远邇幽深,遂知来物,不曰遂为来物矣;然亦卜之,尽理所以成相命者也。至乎卜世与年,则无益于 周 録矣。”


至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兆忧释义:谓开忧患之端。 《左传·昭公元年》:“三大夫兆忧,忧能无至乎?”杜预 注:“开忧兆也。”
    • 2.
      其者释义:其诸。犹或者。《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餘年,曾无闻焉。其者寡人之不及与?意亦子大夫之思有所不至乎?”
    • 3.
      大病释义:⒈死的婉辞。《庄子·徐无鬼》:“仲父 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陆德明 释文:“大病,谓死也。”《礼记·檀弓上》:“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陈澔 集说:“大病,死也,讳之之辞。”⒉重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常抱刻骨之恨。”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哎!’老韩 应了一声,声音就象是大病当中的呻吟。”
    • 4.
      恶征释义:不祥的征兆。 汉 王充《论衡·感类》:“灾变恶徵,何为至乎?”《左传·昭公十八年》“将有大祥”唐 孔颖达 疏:“皆以恶徵为祥。”
    • 5.
      憎怨释义:⒈憎恶怨恨。 汉 王充《论衡·自然》:“德薄多欲,君臣相憎怨也。”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髮救之而不辞也。”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而人亦多谅其诚,鲜有憎怨之者。”⒉指厌恶责怪。崔左夫《钱塘风雨》:“这个年轻教师有些憎怨起来了。”
    • 6.
      理道释义:⒈道理;理法。 汉 徐干《中论·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还宫已数日,将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门,诚为不知理道。”严复《论世变之亟》:“中国 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⒉理政之道。唐 韩偓《朝退书怀》诗:“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钱鏐 ﹞迨於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宋 王谠《唐语林·夙慧》:“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⒊指文章的
    • 7.
      癏官释义:旷废职守;不称积。宋 王安石《陈奇太子中允致仕制》:“尔年尚强,而疾不至乎癏官。”宋 王安石《两府待罪表》:“内不能定国家之论,以协士民;外不能成疆埸之谋,以绥夷狄……癏官若此,即罪为宜。”宋 司马光《上太皇太后谢转正议大夫表》:“伏念臣自陪机政,无补圣猷,虽夙夜以自强,惟事功之匪立,每流年之是惜,加衰疾之所婴,敢以癏官,復当懋赏,是以歷陈故实,备述悃诚。”
    • 8.
      社栎释义:《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 齐,至乎 曲辕,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后以“社櫟”谓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
    • 9.
      至乎释义:⒈犹至于。到;达到。乎,表趋向的助词。《墨子·尚贤中》:“请问: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⒉犹至于。连词。连接上文,另提一事。晋 阮侃《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是故知吉凶,非为吉凶也。故其称曰无远邇幽深,遂知来物,不曰遂为来物矣;然亦卜之,尽理所以成相命者也。至乎卜世与年,则无益于 周 録矣。”
    • 10.
      若苟释义:假如,如果。《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墨子·尚贤中》:“若苟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也。”
    • 11.
      誓志释义:发誓立志。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摄摩腾》:“腾 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 雒邑。”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玄冲登华山莲花峰》:“既及峯三分之一,则劣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宋 王禹偁《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当年誓志,一万户之侯封;絶塞立功,五十营之兵事。”
    • 12.
      诸卿释义:⒈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韩非子·内储说下》:“公不听,居三月,诸卿作难,遂杀 厉公 而分其地。”⒉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⒊诸多年少长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为诸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云‘诸卿’。时人相号长老老者为‘诸公’,年少者为‘诸卿’,如今人相号为‘士大夫’也。”
    • 13.
      赏接释义:赏识并延请。 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摄摩腾》:“腾 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 雒邑,明帝 甚加赏接,於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 地有沙门之始也。”宋 洪迈《容斋三笔·杜诗命意》:“按 杜 之旨,本谓技艺倡优,不应蒙人主顾眄赏接,然使政化如水,皇恩若神,为治大要,既无可损,则时时用此辈,亦亡害也。”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时余以纔逾弱冠之青年,掉鞅文坛,略有声誉,宜为 梦坡 所赏接。”
    • 14.
      颠狈释义:犹颠沛。 《晋书·王羲之传》:“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纸,过 江 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絶。”《梁书·止足传序》:“ 汉 世 张良 功成身退,病卧却粒,比於 乐毅 、 范蠡 至乎颠狈,斯为优矣。”

至乎(zhi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至乎是什么意思 至乎读音 怎么读 至乎,拼音是zhì hū,至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至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