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gě,(1) 闭,对拢。【组词】: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2) 聚集。【组词】:合力。合办。合股。合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组词】:合格。合法。情投意合。(4) 应该。【组词】: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5) 总共,全。【组词】:合家欢乐。(6) 计,折算。【组词】:合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tóng tòng,(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组词】: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3) 和,跟。【组词】:同流合污。(4) 姓。 ◎ 〔胡同〕见“胡”。
1. 两人或几人之间、两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在办理某事时,为了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各自遵守的条文。
英[agreement; contract;]
⒈ 各方执以为凭的契约、文书。
引《周礼·秋官·朝士》“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唐 贾公彦 疏:“云判,半分而合者,即质剂、傅别、分支合同,两家各得其一者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一应家私财产,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执一纸为照。”
清 翟灏 《通俗编·货财》:“今人产业买卖,多于契背上作一手大字,而于字中央破之,谓之合同文契。商贾交易,则直言合同而不言契。其制度称谓,由来俱甚古矣。”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工人们已经和电影厂签了字,定了合同,没法再解约。”
⒉ 和合齐同;齐心协力。
引《礼记·乐记》:“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孔颖达 疏:“言天地万物流动不息,会合齐同而变化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
⒊ 结合;缔结。
引《再生缘》第四五回:“夫人难任千金意,少不得,这段良缘要合同。”
⒋ 谓志同道合。
引《商君书·赏刑》:“是父兄、昆弟、婚姻、合同者,皆曰:‘务之所加,存战而已矣。’”
朱师辙 解诂:“谓道合志同之士。”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王逸 注:“四海并合,皆同志也。”
⒌ 犹会同。
引《红楼梦》第五五回:“王夫人 便命 探春 合同 李紈 裁处。”
⒈ 双方各执以为凭据的契约。
引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收一纸为照。」
《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胡三公子约定三五日再请到家写立合同,央马二先生居间,然后打扫家里花园,以为丹室。」
近契约 协定
⒉ 齐心协力。
引汉·桓宽《盐铁论·险固》:「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
《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上下合同,可以长久。」
⒊ 会合、会同。
引《红楼梦·第五五回》:「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⒋ 相同。
引汉·赵岐〈孟子题辞〉:「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1.口说无凭,我们必须签一份合同。
2.这个项目的洽谈,我们两家是一拍即合,只用了十天时间就签订了合同。
3.一个想推销产品,一个急需要这种材料,两家一拍即合,马上签订了合同。
4.如果你不履行合同,那么我们所订的合同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5.只要你们两家公司两相情愿,那就签合同吧!
6.得知对方竟擅自撕毁合同,他不禁勃然大怒。
7.合同签订后,他就开始招兵买马。
8.合同签了,现在又横生枝节,故意制造麻烦。
9.今日谈判,是签订合同的关键,必是短兵相接,有一场恶战。
10.筑路合同早已签订了,然而个别拆迁户又节外生枝,使工程难以正常开工。
11.不要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购买合同。地产合同是又长又密的,你需要知道自己的承诺和义务。
12.这桩生意我们已交了一半定金,如终止合同就会全部损失,真是骑虎难下。
13.双方都必须认真履行合同,按合同要求去办事。
14.老陈是个翻覆无常的人,你不能听他口头所言,必须立个书面合同才成。
15.交货付款无保障,这种合同签不得。经济交往签合同,标的定要交待清。
16.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
17.仔细看看你和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里是否约定了提前还款要收取违约金的条款。
18.作者和出版社签订了关于这本书的出版合同。
19.也可能即使你提前还款,也是要支付同样的利息的。你可以把合同拿出来看看。
20.经过反复协商,双方在合同书上签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