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和同 和同的意思
tóng

和同

简体和同
繁体
拼音hé tóng
注音ㄏㄜˊ ㄊ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tóng tòng,(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组词】: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3) 和,跟。【组词】:同流合污。(4) 姓。 ◎ 〔胡同〕见“胡”。

基本含义

和谐相处,友好一致。

和同的意思

和同 [hé tóng]

1. 指春秋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

2. 和睦同心。

3. 调和。

4. 伙同;合伙。

6. “和光同尘”的略语。

和同 引证解释

⒈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参阅《左传·昭公二十年》。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
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
《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⒉ 和睦同心。

《管子·立政》:“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
《汉书·吾丘寿王传》:“今 汉 自 高祖 继 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
宋 欧阳修 《笔说·富贵贫贱》:“凡事不和同,则不济。”
明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夫妻到老两和同。”
黄远生 《政界内形记》一:“国务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进行者,则组织之始已种其因,固无可言矣。”

⒊ 调和。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
《淮南子·俶真训》:“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
《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

⒋ 伙同;合伙。

《唐律疏议·名例四·略和诱人》:“和同相卖者,谓两相和同,共知违法。”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各断一百七。”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按察使与藩司﹞厥后和同溺职,而事权归两院矣。”

⒌ “和光同尘”的略语。参见“和光同尘”。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治惟尚和同,无俟於謇謇。”
龚颐正 《续释常谈》引 唐 韩偓 《金銮密记》:“上执 偓 手,涕泣曰:‘我劝你且和同,果如此,有何利益苦杀人!’”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余私念助人为理,覆人之产,不祥;自折其志,苟为和同,不义。”
钱锺书 《围城》三:“买假文凭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认干亲戚是自己的和同随俗。”

⒍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

《国语·周语中》:“饮食可饗,龢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用行,则德义可观。”

⒎ 谓平和,不交战。

《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龢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守龢同,谓不相与战而平和也。”

⒏ 调和。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因天地之资,而与之龢同。”


国语词典

和同 [hé tóng]

⒈ 随俗。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没人来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


和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面红旗释义: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同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
    • 2.
      九城释义: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北周 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长影临双闕,高层出九城。”唐 贾至《勤政楼观乐》诗:“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臺 人号泣 秦檜 歌,九城謡谍遍网罗。”老舍《茶馆》第三幕:“老裕泰 开了六十多年,九城闻名。”
    • 3.
      亲族释义:家属和同族;家族。
    • 4.
      众父父释义:指天子。《庄子·天地》:“﹝ 啮缺 ﹞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马其昶 注:“众父父,祖之所自出,则配天者也。”《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亿载万年,为众父父。”
    • 5.
      佘太君释义:通俗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北宋 名将老令公 杨继业 之妻。诸子殉国后,她以百岁高龄掛帅出征,抵御 西夏 侵略。后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郭小川《春暖花开》诗:“婆婆好似 佘太君,妇女和同 穆桂英。”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焦二菊 说:‘真棒,福奶奶 成了 佘太君 啦!’”
    • 6.
      假伪释义:虚假。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 劝 表 子 琮,令归 太祖”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孙权 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 权 於 江 外’乎……又 白登 在 平城,亦 魏武 所不经,北征 乌丸,与 白登 永不相豫。以此知 张騭 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
    • 7.
      假僞释义:虚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 劝 表 子 琮,令归 太祖”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孙权 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 权 於 江 外’乎……又 白登 在 平城,亦 魏武 所不经,北征 乌丸,与 白登 永不相豫。以此知 张騭 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
    • 8.
      偷奸耍滑释义:自身没有什么能力,好吹牛打靶溜须拍马,做事极度不塌实,和同事合作时,总爱推卸责任,把自己置身于事外,不出什么力,然后等事情办成之后就跑来分享劳动成果,并且分享时还大大的吹嘘炫耀自己的仅仅做了的几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 9.
      双关释义:修辞格的一种。 利用语言上的多义和同音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指的是另一种意义。有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种。
    • 10.
      吉梦释义:⒈吉祥的梦。 《周礼·春官·占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二》:“真德秀 会试於行都,祈梦於 吴山 梓潼庙 ……是夜得吉梦,其年果及第。”⒉指生男育女的喜梦。《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羆,维虺维蛇……维熊维羆,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唐 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 徐卿 二子生絶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宋 沉遘《章穆皇后斋文》:“授神筴於泰元,占维熊於吉梦。”明 徐霖《绣襦记·汧国流馨》:“鱼水愿和同,早叶熊羆吉梦。”
    • 11.
      和同释义: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朱熹 集注引 尹
    • 12.
      嘉禾释义: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 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唐叔 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 唐叔,归 周公 于东,作《归禾》。周公 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孔 传:“唐叔,成王 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周公 之德所致。”孔颖达 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汉 王充《论衡·讲瑞》:“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唐 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职事脩,人俗化,嘉禾生
    • 13.
      大同释义:⒈儒家所宣扬的理 想社会。《礼记 礼运》说那个社会里“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大同说曾被一些革命家、进步思想家(如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等)用来宣传或推行 社会改革。⒉主要的方面一致:求大同,存小异。⒊市名。位于山西省北部。人口91万(1997年)。京 包铁路和同蒲铁路在此相接。是中国重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 14.
      孤峭释义:⒈突兀峭立。⒉喻品性孤傲,不与众人和同。⒊喻文学、艺术风格高雅超俗。
    • 15.
      归禾释义:赠送嘉禾。归,通“馈”。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内获异禾,生于异垄,合为一穗,以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赠于 周公。又命作《归禾》篇,已亡。《竹书纪年》卷下:“唐叔 献嘉禾,王命 唐叔 归禾于 周文公。”《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镇西将军 卫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县 获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归禾之义,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参阅《书·微子之命》。
    • 16.
      指数释义:⒈表示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数字,记在数的右上角,如32,43,6n中的2,3,n。⒉某一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指数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如生产指数、物价指数、股票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此外,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也叫指数。
    • 17.
      敦厖释义:⒈亦作“敦庬”。 丰厚,富足。《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杜预 注:“敦,厚也;厖,大也。”孔颖达 疏:“言人之生计,若财物足,皆丰厚而多大。”《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农……敦庬纯固,於是乎成。”宋 黄庭坚《送彦孚主簿》诗:“君但隐几笑,诸老嘆敦厖。”⒉敦厚。汉 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存敦厖之朴。”《后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以硕大敦厖之德,生於文明之运,矢厥謨猷,出入隆显。”
    • 18.
      敬业乐群释义: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19.
      敬业乐趣释义: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20.
      柤形见绌释义:形:对照;绌:不够,不足。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和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面红旗释义: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同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
    • 2.
      九城释义: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北周 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长影临双闕,高层出九城。”唐 贾至《勤政楼观乐》诗:“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臺 人号泣 秦檜 歌,九城謡谍遍网罗。”老舍《茶馆》第三幕:“老裕泰 开了六十多年,九城闻名。”
    • 3.
      亲族释义:家属和同族;家族。
    • 4.
      众父父释义:指天子。《庄子·天地》:“﹝ 啮缺 ﹞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马其昶 注:“众父父,祖之所自出,则配天者也。”《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亿载万年,为众父父。”
    • 5.
      佘太君释义:通俗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北宋 名将老令公 杨继业 之妻。诸子殉国后,她以百岁高龄掛帅出征,抵御 西夏 侵略。后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郭小川《春暖花开》诗:“婆婆好似 佘太君,妇女和同 穆桂英。”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焦二菊 说:‘真棒,福奶奶 成了 佘太君 啦!’”
    • 6.
      假伪释义:虚假。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 劝 表 子 琮,令归 太祖”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孙权 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 权 於 江 外’乎……又 白登 在 平城,亦 魏武 所不经,北征 乌丸,与 白登 永不相豫。以此知 张騭 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
    • 7.
      假僞释义:虚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 劝 表 子 琮,令归 太祖”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孙权 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 权 於 江 外’乎……又 白登 在 平城,亦 魏武 所不经,北征 乌丸,与 白登 永不相豫。以此知 张騭 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
    • 8.
      偷奸耍滑释义:自身没有什么能力,好吹牛打靶溜须拍马,做事极度不塌实,和同事合作时,总爱推卸责任,把自己置身于事外,不出什么力,然后等事情办成之后就跑来分享劳动成果,并且分享时还大大的吹嘘炫耀自己的仅仅做了的几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 9.
      双关释义:修辞格的一种。 利用语言上的多义和同音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指的是另一种意义。有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种。
    • 10.
      吉梦释义:⒈吉祥的梦。 《周礼·春官·占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二》:“真德秀 会试於行都,祈梦於 吴山 梓潼庙 ……是夜得吉梦,其年果及第。”⒉指生男育女的喜梦。《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羆,维虺维蛇……维熊维羆,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唐 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 徐卿 二子生絶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宋 沉遘《章穆皇后斋文》:“授神筴於泰元,占维熊於吉梦。”明 徐霖《绣襦记·汧国流馨》:“鱼水愿和同,早叶熊羆吉梦。”
    • 11.
      和同释义: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朱熹 集注引 尹
    • 12.
      嘉禾释义: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 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唐叔 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 唐叔,归 周公 于东,作《归禾》。周公 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孔 传:“唐叔,成王 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周公 之德所致。”孔颖达 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汉 王充《论衡·讲瑞》:“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唐 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职事脩,人俗化,嘉禾生
    • 13.
      大同释义:⒈儒家所宣扬的理 想社会。《礼记 礼运》说那个社会里“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大同说曾被一些革命家、进步思想家(如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等)用来宣传或推行 社会改革。⒉主要的方面一致:求大同,存小异。⒊市名。位于山西省北部。人口91万(1997年)。京 包铁路和同蒲铁路在此相接。是中国重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 14.
      孤峭释义:⒈突兀峭立。⒉喻品性孤傲,不与众人和同。⒊喻文学、艺术风格高雅超俗。
    • 15.
      归禾释义:赠送嘉禾。归,通“馈”。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内获异禾,生于异垄,合为一穗,以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赠于 周公。又命作《归禾》篇,已亡。《竹书纪年》卷下:“唐叔 献嘉禾,王命 唐叔 归禾于 周文公。”《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镇西将军 卫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县 获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归禾之义,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参阅《书·微子之命》。
    • 16.
      指数释义:⒈表示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数字,记在数的右上角,如32,43,6n中的2,3,n。⒉某一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指数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如生产指数、物价指数、股票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此外,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也叫指数。
    • 17.
      敦厖释义:⒈亦作“敦庬”。 丰厚,富足。《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杜预 注:“敦,厚也;厖,大也。”孔颖达 疏:“言人之生计,若财物足,皆丰厚而多大。”《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农……敦庬纯固,於是乎成。”宋 黄庭坚《送彦孚主簿》诗:“君但隐几笑,诸老嘆敦厖。”⒉敦厚。汉 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存敦厖之朴。”《后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以硕大敦厖之德,生於文明之运,矢厥謨猷,出入隆显。”
    • 18.
      敬业乐群释义: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19.
      敬业乐趣释义: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20.
      柤形见绌释义:形:对照;绌:不够,不足。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和同造句

1.和同桌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亲如手足。

2.他以阴谋手段夺取了政权,正在和同伙弹冠相庆,不料一把刀突然刺进他的心窝。

3.小李新来乍到,和同学们还有点生疏。

4.你这个叛徒,竟然作出出卖组织和同志这般背恩忘义的事来,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5.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和那些不务正业的人一刀两断了。

6.星期天,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公园。

7.能常和同学们切磋琢磨,学业会进步更快。

8.班级干部只有和同学们呼吸相通,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9.我温声细语的和同桌讨论问题,生怕吵到其他同学。

10.陈安之的举动让老师和同学们哭笑不得。

11.他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2.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3.张老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14.小红拾金不昧,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15.小丽对老师的劝导和同学的意见置若罔闻。

16.联欢会上,老师们和同学们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17.你也过于闭关自守,今后要多和同行交往。

18.放学后,我有时直接回家,有时留在学校做作业,有时和同学去打球。

19.我虽然升入中学,可是怎能忘怀小学的老师和同学?

20.荷叶是我的游乐园,我每天都在这个游乐园和同伴们捉迷藏,开心快乐地玩着各种游戏。

和同(he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和同是什么意思 和同读音 怎么读 和同,拼音是hé tóng,和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和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