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乐书 乐书的意思
shū

乐书

简体乐书
繁体樂書
拼音lè shū
注音ㄌㄜ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è yuè yào lào,(1) 地名用字。【例句】: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读书学习的乐趣和享受。

乐书的意思

乐书 [lè shū]

1. 《史记》八书之一。

3. 泛指论述音乐的著作。

乐书 引证解释

⒈ 《史记》八书之一。

《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比《乐书》以述来古,作《乐书》第二。”

⒉ 泛指论述音乐的著作。

南朝 梁 沉约 《修定乐书疏》:“晋 中经簿,无復乐书。”
《明史·乐志一》:“﹝ 张鶚 ﹞併进所著乐书二部。”


乐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辛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辛日。《穀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范宁 注:“郊必用上辛者,取其新洁莫先也。”《史记·乐书》:“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孟春上辛祈穀,祀 昊天上帝,是日祀感生帝,皆於南郊。”
    • 2.
      乐志释义:⒈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记》有《乐书》,《晋书》、《宋书》、《南齐书》等有《乐志》,《隋书》、《旧唐书》有《音乐志》,《汉书》、《新唐书》、《元史》则与礼合併为《礼乐志》。⒉愉悦心志。《战国策·赵策二》:“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国 ,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 晋 潘尼 《安石榴赋》:“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可以乐志,可以充虚。”
    • 3.
      亡逸释义:⒈逃亡。《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景崇 恐 匡赞 牙兵亡逸,欲文其面。”⒉指逃亡的人。宋 秦观《盗贼中》:“若此之类,与夫捕获亡逸赏罚之格,凡数十条,然皆画一之制也。”⒊散失。《隋书·音乐志上》:“《晋中经部》,无復乐书;《别録》所载,已復亡逸。”宋 刘麟《<元氏长庆集>序》:“今之所见者,仅数十家而已,以是知 唐 人之文亡逸者多矣。”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书叙指南》:“《书叙指南》专为尺牘设,所引诸书,今多亡逸。”⒋指散失的文字、书籍。《隋书·儒林传序》:“考正亡逸,研覈异同。”唐 陆龟蒙《
    • 4.
      僮男释义:童男,少年。 《史记·乐书》:“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 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於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汉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劒。”
    • 5.
      南熏释义:⒈亦作“南熏”。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清 高士奇《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⒉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
    • 6.
      噍杀释义:声音急促,不舒缓。《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孔颖达 疏:“噍杀,谓乐声噍蹙杀小。”《史记·乐书》作“焦衰”,张守节 正义:“其乐音噍戚、杀急,不舒缓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右司諫、直集贤院 韩琦 言:‘乐音之起,生於人心,是以喜怒哀乐之情感於物,则噍杀嘽缓之声随而应之,其器之然也。’”清 黄景仁《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一首》:“词人久放《防露》作,音虽噍杀终难磨。”
    • 7.
      外情释义:⒈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晋 枣据《杂诗》:“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史记·乐书》“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唐 张守节 正义:“其心虽静,感於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⒉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新唐书·李石传》:“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石 曰:‘刑杀太甚,则致阴沴。’”⒊外国的情况。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欧 亚 交通,几五十年,而国人犹茫昧于外情。”⒋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媳妇,虽是懒惰娇痴,小的闺门也严谨,却不曾
    • 8.
      容奸释义:涵容邪恶诈伪。《史记·乐书》:“广则容姦,狭则思欲。”张守节 正义:“广,声缓也;容,含也。其声缓者,则含容姦伪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彼乃授之以利器,诲之以慢藏,使其势得容姦,时堪乘便。”
    • 9.
      歌儛释义:同“歌舞”。《列子·周穆王》:“将阴梦火,将疾梦食。饮酒者忧,歌儛者哭。”《史记·乐书》:“高祖 过 沛 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
    • 10.
      泛指释义:⒈亦作“泛指”。谓手指轻弹琴弦。宋 陈旸《乐书·乐图论·琴势》:“龙行者指行如之,虎行者指步如之,蟹行者伦指如之,鸞行者转指如之,轻行者汎指是也。”⒉谓不专指一事或一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那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并不是泛指一句説话。”沙汀《淘金记》二十:“寡妇之所谓你,是泛指一般对他们存着恶意的人们说的,并无确定对象。”
    • 11.
      流沔释义:流连沉溺。《史记·乐书》:“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沉佚,遂往不返,卒於丧身灭宗,并国於 秦。”清 方苞《又书<乐书>序后》:“自 郑 音之兴,歷数百年,更三代,而时君世主,无不流沔於此。”
    • 12.
      清娱释义:清雅欢娱。唐 宋之问《洞庭湖》诗:“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清 陈维崧《金菊对芙蓉·舟中有示仍用前韵》词:“泛泛清娱,迢迢 樊素,相随单舸高秋。”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凡市府声色之繁华,山水登眺之清娱,礼乐书画之文明,皆可挹而受之。”
    • 13.
      禁坊释义:禁中教坊。宫廷音乐官署。《玉海·律历·律吕下》:“景祐 二年,李照 建言:王朴 律準视古乐高五律,视禁坊乐高二律。”《文献通考·乐十九》:“《陈氏乐书》曰:宋 朝禁坊所传不过小儿女乐三种而已。”
    • 14.
      行级释义:行列。《史记·乐书》:“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 张守节 正义:“级音子卫反。本,或作‘缀’,音同。此明虽得乐赐,而随功德优劣,为舞位行列也。”参见“ 行缀 ”。
    • 15.
      諓諓释义:⒈能言善辩;花言巧语。《国语·越语下》:“余虽靦然而人面哉,吾犹禽兽也,又安知是諓諓者乎。”汉 桓宽《盐铁论·论诽》:“夫公卿处其位不正其道,而以意阿邑顺风,疾小人諓諓面从,以成人之过也。”⒉工巧。《新唐书·郑覃传》:“若 陈后主、隋煬帝 特能诗之章解,而不知王术,故卒归於乱。章什諓諓,愿陛下不取也。”⒊浅薄;浅薄之言。《公羊传·文公十二年》:“其为能变奈何?惟諓諓善竫言,俾君子易怠,而况乎我多有之。”何休 注:“諓諓,浅薄之貌。”宋 司马光《与景仁论乐书》:“君子之论,无固无我,惟是之从。景仁 苟有以
    • 16.
      赭沫释义:指骏马所流的赭色唾沫。 语本《史记·乐书》:“太一 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宋 范镇《大报天赋》:“迺有变觡共觝之兽,赤汗赭沫之駟。”
    • 17.
      蹈厉释义:形容舞时动作的威武。 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孔颖达 疏:“初舞之时,手足发扬,蹈地而猛厉。”《史记·乐书》引此文,张守节 正义:“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宋 曾巩《祭宋龙图文》:“蚤蹈厉於儒官,晚委蛇於从臣。”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一:“不但整千整百的男青年奋发蹈厉地参加抗战工作,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 18.
      风俗释义:⒈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宋 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⒉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 19.
      颽润释义:《史记·乐书》:“舜 弹 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南风谓之颽,后因以“颽润”指帝泽皇恩。
    • 20.
      龙赵释义:乐书《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和《雅琴赵氏》七篇的并称。

乐书(le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乐书是什么意思 乐书读音 怎么读 乐书,拼音是lè shū,乐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乐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