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检 通检的意思
tōngjiǎn

通检

简体通检
繁体通檢
拼音tōng jiǎn
注音ㄊㄨㄥ ㄐㄧ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jiǎn,(1) 查。【组词】:检查。检测。检讨。检举。检校(jiào )。检修。检索。检察。(2) 注意约束(言行)。【例句】:检点(①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检检了”;②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检检一遍”)。失检。(3) 古代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修。(4) 姓。

基本含义

指事物经过检查合格,符合要求。

通检的意思

通检 [tōng jiǎn]

1. 普遍调查。指索引。如:中·法汉学研究所编有通检丛刊,其中有《淮南子通检》、《山海经通检》、《论衡通检》等等。

通检 引证解释

⒈ 普遍调查。

《金史·世宗纪上》:“己卯,命 泰寧军 节度使 张弘信 等二十四人分路通检诸路物力。”
《金史·食货志一》:“通检,即《周礼》大司徒三年一大比,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辨物行徵之制也。”

⒉ 指索引。

如:中 法 汉学研究所编有通检丛刊,其中有《淮南子通检》、《山海经通检》、《论衡通检》等等。


通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证合一释义:指人脸识别与身份证识别通过人证合一核查系统身证通检测,并能确定本人与身份证上的信息一致。
    • 2.
      索引释义:旧称通检、备检。 摘出书刊里的字、词、术语或一定文章的主题等,按一定次序分条排列,标明出处、页数,以便检阅。
    • 3.
      通括释义:全面核查登记。 《辽史·食货志上》:“兴宗 即位,遣使閲诸道禾稼。是年,通括户口,詔曰:‘朕於早岁,习知稼穡。力办者广务耕耘,罕闻输纳;家食者全亏种植,多至流亡。宜通检括,普遂均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秋,七月,癸卯,辽 通括户口。”
    • 4.
      通推释义:见“通检推排”。
    • 5.
      通检释义:⒈普遍调查。《金史·世宗纪上》:“己卯,命 泰寧军 节度使 张弘信 等二十四人分路通检诸路物力。”《金史·食货志一》:“通检,即《周礼》大司徒三年一大比,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辨物行徵之制也。”⒉指索引。如: 中 法 汉学研究所编有通检丛刊,其中有《淮南子通检》、《山海经通检》、《论衡通检》等等。
    • 6.
      通检推排释义:金 代调查人民资产以定赋役的办法。通检,指调查;推排,指评定。渊源于 宋 代的“推割推排”。大定 四年(1164年)派员分路调查人民物力资财,规定等级,作为征收物力钱多寡和征发差役先后的根据。金 亡后随之消灭。亦省作“通推”。《金史·食货志一》:“近制,令人户推收物力,置簿标题,至通推时,止增新强,销旧弱,庶得其实。”
    • 7.
      酷暴释义:残酷暴虐。《汉书·杜周传》:“﹝ 杜周 及二子﹞治皆酷暴,唯少子 延年 行宽厚云。”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科道被三木》:“盖锦衣 门达,动以詗事酷暴得上眷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张弘信 通检 山东 州县,尤为酷暴。”

通检(tong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检是什么意思 通检读音 怎么读 通检,拼音是tōng jiǎn,通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