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谥议 谥议的意思
shì

谥议

简体谥议
繁体謚議
拼音shì yì
注音ㄕˋ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组词】:谥号。谥法。谥宝(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谥号的印玺)。(2) 叫作,称为。【例句】:“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谥议是指给予人物死后的尊号或称号。在古代中国,谥号是对人物的一种褒贬评价,也是对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的一种表彰和肯定。

谥议的意思

谥议 [shì yì]

1. 亦作“谥议”。

3.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汉崔骃有《章帝谥议》。

谥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諡议”。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謚议”。 汉 崔駰 有《章帝謚议》。

唐 白居易 《郑涵等太常博士制》:“凡朝廷礼制,或损益有宜,中外謚议,或褒贬不决,尔为博士,皆得正之。”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二》:“﹝《汉书》﹞《高帝纪》:‘羣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 汉太祖,功最高。”
上尊号曰 高皇帝。’此諡议之始也。”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题·谥议》:“汉 晋 而下,凡公卿大夫赐謚,必下太常定议,博士乃询察其善恶贤否,著为謚议,以上于朝。若 晋 秦秀 之议 何曾、贾充,唐 独孤及 之议 苗俊卿,宋 邓忠臣 之议 欧阳永叔 是也。”


国语词典

谥议 [shì yì]

⒈ 为拟议谥号而作的文辞。汉晋以下,太常博士掌公卿大夫拟谥,察死者的善恶贤否,著为谥议


谥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剗艾释义:剪削,修剪。艾,通“刈”,割。明 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谥议》:“开门授徒,汲引牖导,因材而教,温颜而善诱之,不烦惩创剗艾之力,而士多成材,世获其用。”
    • 2.
      卓伟释义:高超伟大。《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温 实心无他情,事无逆迹,但年纪尚少,镇重尚浅,而载赫烈之宠,体卓伟之才。”唐 韩愈《河南府同官记》:“我公愿洁而沉密,开亮而卓伟。”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公 南中 之节,奋厉卓伟,使异域知 中国 有守死不贰之臣,其过於人甚远。”
    • 3.
      大手笔释义:⒈知名作者写出 的有分量的文章。《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⒉名噪一时的作者。《新唐书 苏颋传》:“颋自景龙后,与张 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 4.
      宫妾释义:宫女。《史记·卫康叔世家》:“献公 十三年,公令 师曹 教宫妾鼓琴。”汉 蔡邕《和熹邓后谥议》:“罢出宫妾,免遣宗室。”唐 韩愈《讳辩》:“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諭’及‘机’,以为触犯。”清 侯方域《朋党论》上:“﹝小人﹞以其身深结於宦寺宫妾之间,而显然与士大夫为敌。”
    • 5.
      抱才释义:亦作“抱材”。怀才。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靖逸 抱才,蓄学含章,退处著书,以待来世。”明 刘基《送谢教授序》:“不得一命,则抱材而无所施。”太平天囯 洪仁玕《谕复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二:“备閲诗章识抱才,果然王佐出尘埃。”
    • 6.
      表号释义:⒈彰显其名号,南朝梁沉约《梁德皇后谥议》:“表号垂名,义昭不休。”⒉表字别号。⒊外号,绰号。
    • 7.
      谥典释义:⒈亦作“諡典”。 赠谥的仪节。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有合謚典,无愆前志,询诸友好,宜謚曰 靖节徵士。”明 鹿善继《请谥揭》:“今諡典集议,职何敢私避以遏先德,谨陈崖略,恭候大君子公评。”《清史稿·礼志六》:“乾隆 四十一年,定 明 代殉国诸臣,既邀諡典,并许入祠。”⒉谥法。宋 楼钥《成恭皇后改谥议》:“谨攷之諡典曰:‘夙夜警戒曰成;谦而好礼曰恭。’”参见“謚法”。
    • 8.
      贵当释义:⒈贵在适宜允当。《管子·枢言》:“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唐 王彦威《赠太保于頔谥议》:“议諡贵当,有司之职分。”⒉贵在表达精确、恰当。晋 陆机《文赋》:“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贵当。”⒊即指精当,精美。清 杨恩寿《坦园日记》卷四:“清出歷年词稿,除删削遗失外所存无几,而愜心贵当之作尚少。”叶圣陶《四三集·英文教授》:“总之要教它成为一件惬心贵当的艺术品。”
    • 9.
      过直释义:过分;失当。《汉书·地理志下》:“ 太原 、 上党 又多 晋 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 颜师古 注:“直,亦当也。” 宋 刘敞 《张忠定谥议》:“尚书布衣之时,任侠自喜,破产以奉宾客,而借躯报仇,往往过直。”
    • 10.
      退迹释义:⒈见“退迹”。 ⒉亦作“退跡”。谓改变行迹。晋 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 在 周 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絶跡……及 聃 退跡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术,四海名士,莫不争至。”⒊退归;退居。唐 柳宗元《谥议贞元十五年正月日故银青光禄大夫柳公从孙宗元谨上》:“奉上尽陪辅之志,退迹有推让之高。”宋 刘攽《为冯参政久旱待罪又表》:“臣等虽復退迹于编氓,固亦蒙恩于鸿造。”
    • 11.
      阶秩释义: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唐 元稹《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制》:“或扈从於艰难之际,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资,用优阶秩。”《旧唐书·魏玄同传》:“復患阶秩虽同,人才异等,身且滥进,鉴岂知人?”明 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谥议》:“而阶秩之多寡,年寿之修短,以彼较此,亦有可论。”

谥议(sh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谥议是什么意思 谥议读音 怎么读 谥议,拼音是shì yì,谥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谥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