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识 [zhǐ shí]
1. 识别。介绍认识。
指识 引证解释
⒈ 识别。
引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
⒉ 介绍认识。
引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铜河 上游的 铜街子 的某老大伯爷,他们替我指识了,我便和他两人坐在上席。”
指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名识释义:指识鉴高的人。
- 2.
和氏释义:⒈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⒉指怀才不遇之人。⒊借指美玉。⒋即和氏。
- 3.
屈轶释义:⒈亦称“屈佚草”。亦称“屈草”。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⒉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
- 4.
指识释义:⒈识别。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⒉介绍认识。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铜河 上游的 铜街子 的某老大伯爷,他们替我指识了,我便和他两人坐在上席。”
- 5.
枪榆释义:《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鳩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后因以“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借指识浅志小的人。
- 6.
波斯眼释义:波斯 商人多经营珍宝古董,善于识别其真伪。因以“波斯眼”借指识别力很强的眼睛。
- 7.
波斯胡释义:旧称 波斯 人。 借指识宝之人。
- 8.
深明大义释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 9.
略识之无释义:指识字不多(“之”和“无”是古汉语常用的字)。
- 10.
睁眼释义:⒈张开眼睛。《水浒传》第三回:“鲁达 听罢,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里,睁眼看着 郑屠 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却説我听见有人唤我,睁眼看时,却是 继之 立在床前。”许地山《萤灯》:“公主一睁眼看见是个乞丐,就很生气说:‘你是哪里来的流氓,敢冒昧地到我这里来?’”⒉喻指识字的人。李準《耕云记》:“大家看看,一个‘瞎子’,赶过了五十个‘睁眼’!”
- 11.
纤子释义:犹小人。 指识见浅狭之人,含贬意。
- 12.
识丁释义:《旧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后以“识丁”指识字。
- 13.
逸驭释义:超群出众的驭手。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庶几指识玄户,引身长年,然后一跃,顿 乔 松 之逸驭也。”
- 14.
鉴识释义:亦作“鉴识”。审察辨识的能力。多指识别人才。
- 15.
陋举释义:《汉书·疏广传》:“﹝ 汉宣帝 ﹞太子外祖父特进 平恩侯、许伯 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 舜 监护太子家。上以问 广,广 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於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 许氏。且太子自有大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復使 舜 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於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 魏相,相 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 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后因以“陋举”为典,指识见浅陋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