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心 [shī xīn]
1. 指精神失常。
失心 引证解释
⒈ 指精神失常。
引《国语·晋语二》:“今 晋侯 不量 齐 德之丰否,不度诸侯之势,释其闭修而轻於行道,失其心矣。君子失心,鲜不夭昏。”
韦昭 注:“失其心守。夭,夭折也。昏,狂荒之疾。”
《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范纯佑 ﹞又通兵书,学道家能出神。一日,方观坐,为妹壻 蔡交 以杖击户,神惊不归,自尔遂失心。”
元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离魂魄似失心,思昏沉闷围愁浸。”
国语词典
失心 [shī xīn]
⒈ 痴癫。
引《国语·晋语二》:「君子失心,鲜不夭昏。」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离魂魄,似失心,思昏沉闷围愁浸。」
失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丧志释义:丧失心志。《左传·昭公元年》:“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 2.
倒错释义:颠倒错乱。《列子·周穆王》:“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晋书·刘毅传》:“今之中正……上欺明主,下乱人伦,乃使优劣异地,首尾倒错。”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发言则嗤鄙怪诞,叙事则参差倒错。”
- 3.
失心疯释义:见“失心风”。
- 4.
失心风释义:亦作“失心疯”。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 5.
恐悸释义:惊慌。唐 柳宗元《乞巧文》:“鬼神恐悸,圣智危慄。”《旧唐书·刘总传》:“晚年恐悸尤甚,故请落髮为僧。”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此疾虽愈,而尝怔忡恐悸,或遗亡颠错,若失心状。”
- 6.
惑疾释义:⒈迷乱之病。 谓精神失常。《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杨伯峻 注:“惑疾即迷惑之疾,谓心情不安,疑神疑鬼。”⒉指沉湎女色,丧失心志之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晦,夜也。为宴寝过节,则心惑乱。”
- 7.
根前释义:身边;附近。 根,通“跟”。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少年做事,大抵多失心麄。手撩衣袂,大踏步走至根前。”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姪儿根前有个小廝。”《水浒传》第十六回:“拿着一条朴刀,望 杨志 根前来。”
- 8.
牛斗释义:⒈指牛宿和斗宿。传说吴灭晋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⒉牛鬭:谓牛相斗。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仲堪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 9.
牛鬭释义:⒈谓牛相斗。北周 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元 张雨《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续晋阳秋》:“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五代 李瀚《蒙求》诗:“广 客蛇影,殷 师牛鬭。”
- 10.
迷窍释义:犹言迷失心智。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五:“我不骗你,我们虽是睡过觉,我心里并没有你这个人,你不要乱迷窍。”
- 11.
闷闷释义:⒈愚昧、浑噩貌。 《老子》:“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唐 韦应物《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皦皦仰时彦,闷闷独为愚。”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此翁过去生中乃一村叟,其人淳淳闷闷,无计较心;悠悠忽忽,无得失心。”⒉郁闷不乐。唐 赵璘《因话录·羽》:“﹝进士 郑滂 ﹞一夕忽梦及第,而与 韦周方 同年。当时 韦氏 先期举人,无 周方 之名者,益闷闷。”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这两日气得我闷闷的眠,害得我懨懨的卧。”《红楼梦》第三十回:“话説 林黛玉 自与 宝玉 口角后,也觉后悔,
- 12.
麤鲁释义:亦作“麄鲁”。 粗暴鲁莽。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忒昏沉,忒麄鲁,没掂三,没思虑,可来慕古,少年做事,大抵多失心麄。”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杨大,你好麄鲁也,你与我这把刀子,妳妳不知,叔叔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