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报可 报可的意思
bào

报可

简体报可
繁体報可
拼音bào kě
注音ㄅㄠˋ ㄎㄜ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o,(1) 传达,告知。【组词】: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例句】: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3) 回答。【组词】: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组词】:报应。

kě kè,(1) 允许。【组词】:许可。认可。宁可。(2) 能够。【组词】: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3) 值得,认为。【组词】: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4) 适合。【组词】:可身。可口。可体。(5) 尽,满。【组词】:可劲儿干。(6) 大约。【组词】: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组词】:他可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11) 姓。 ◎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基本含义

表示值得表扬或称赞。

报可的意思

报可 [bào kě]

1. 批覆照准。

报可 引证解释

⒈ 批复照准。

宋 岳飞 《奏乞复襄阳札子》:“臣今已厉兵飭士,惟竢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
《金史·章宗纪三》:“尚书省奏减亲军武卫军额及太学 女直、汉 儿生员,罢小学官及外路教授。詔学校仍旧,武卫军额再议,餘报可。”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起居注》:“礼科给事中 吴国龙 疏请復设起居注,得旨报可。”


报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取告释义:⒈告假。《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义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 长安,上书言 延年 罪名十事。”颜师古 注:“取休假。”⒉报告。《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仁杰 曰:‘……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詔耶?’”
    • 2.
      巡台释义:⒈天子巡幸时所筑祭天之台。 《魏书·太祖纪》:“﹝ 登国 七年﹞秋八月,行幸漠南,仍筑巡臺。”⒉犹抚台。指巡抚。明 张瀚《松窗梦语·宦游纪》:“余守 大名,謁巡臺 杨公 选,语地方兴革及官属贤否,余具以实对。”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四》:“西湖 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 三公而已……至 杨温甫 时,则又别矣,先申巡臺藩臬,俟其报可,然后敢白於朝,下工部详议之。”
    • 3.
      漏泽园释义:古时官设的丛葬地。 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制始于 宋。宋 徐度《却扫编》卷下:“漏泽园之法起於 元丰 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 开封府 界使者……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於此。意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藏之,即日报可。神宗 乃命外祖总其事。”清 顾炎武《日知录·火葬》:“﹝ 宋 绍兴 二十七年 范同 言:﹞‘国朝著令贫无葬地者许以官地安葬,河东 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自 宋 以来此风日盛,国家虽有漏泽园之设,而地窄人多,不能徧葬,相率焚烧
    • 4.
      灰酒释义:酒初熟时,下石灰水少许,使之澄清,所得之清酒称“灰酒”。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唐 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 陆鲁望 云:‘酒滴灰香似去年。’”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九·甜酒灰酒》:“予则以为灰酒甚不堪人,亦未然也…… 陆 饮灰酒,或亦性之使然耶!”明 唐寅《和沉石田落花》之二九:“难将灰酒懽新爱,只有书囊报可怜。”
    • 5.
      睿断释义:皇帝的决定。宋 岳飞《乞复襄阳札》:“臣今已厉兵飭士,惟俟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二十六年,孝烈 崩,上欲升祔太庙,久之,廷议不决。上自出睿断,竟祧 仁宗 祔 孝烈 神主于庙。”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由 世宗 之独申睿断,因时制宜,而其端则发於 山西 巡抚 诺岷、布政司 高成龄。”

报可(bao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报可是什么意思 报可读音 怎么读 报可,拼音是bào kě,报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报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