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典 外典的意思
wàidiǎn

外典

简体外典
繁体
拼音wài diǎn
注音ㄨㄞˋ ㄉ一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diǎn,(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组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2) 标准,法则。【组词】: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3) 指典礼。【组词】:盛典。大典。(4) 主持,主管。【例句】: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组词】:典卖。典押。典契。(6) 姓。

基本含义

指不属于某一学科、领域或系统的知识。

外典的意思

外典 [wài diǎn]

1. 佛教徒指佛经以外的典籍。

[ancient codes and records outside Buddhism;]

外典 引证解释

⒈ 佛教徒称佛书以外的典籍为外典。参见“内典”。

《百喻经·估客偷金喻》:“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书,妄称己有,非是佛是,由是之故,烧灭外典,不行於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钱谦益 《注李义山诗集序》:“石林 长老 源公,禪诵餘晷,博涉外典,苦爱 李义山 诗,以其使事奥博,属辞瑰譎。”

⒉ 指与某种著作相关的另一种著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金瓶梅》:“袁中郎 觴政,以《金瓶梅》配《水滸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

⒊ 谓在外掌管(军政事务)。

《宋书·自序》:“高祖 器其才智,不使出也。故出仕以来,便管军要,自非戎军所指,未尝外典焉。”
《南齐书·萧遥昌传》:“七王同恶,皆伏 管 蔡 之诛,其餘列蕃二十餘国,内升清阶,外典方牧。”


外典(waid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典是什么意思 外典读音 怎么读 外典,拼音是wài diǎn,外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