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 [guī yì]
1. 归附正义。金代的一种考试名。
归义 引证解释
⒈ 归附正义。
引《史记·滑稽列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騶牙先见。”
《魏书·郑道昭传》:“是故 周 敷文教,四海宅心; 鲁 秉 周 礼,强 齐 归义。”
太平天囯 洪秀全 《颁行诏书》:“昔 姚弋仲,胡种也,犹戒其子 襄 使归义中国。”
⒉ 金 代的一种考试名。
引宋 岳珂 《桯史·施宜生》:“虏有附试畔归之士,谓之归义,试连捷。”
国语词典
归义 [guī yì]
⒈ 附归仁义。
引《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
《魏书·卷五六·郑义传》:「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强齐归义。」
归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子释义:⒈菩萨的通称。《十住毗婆沙论·入初地品》:“诸佛子者,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是故菩萨名为佛子。”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石长和》:“道之两边棘刺,森然如鹰爪。见人甚众,羣足棘中,身体伤裂,地皆流血。见 长和 独行平道,俱叹息曰:‘佛子独行大道中。’”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山非比别山阿,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⒉受佛戒者,佛门弟子。唐 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宋 王安石《灵山寺》诗:“灵山 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年佛子
- 2.
作夫释义:耕作之夫,农民。《商君书·徕民》:“地方百里者,……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以此食作夫五万。”《商君书·徕民》:“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復之三世,无知军事,秦 四竟(境)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著)於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
- 3.
信向释义:⒈见“信向”。⒉亦作“信乡”。亦作“信嚮”。亦作“信响”。信赖。《汉书·韩延寿传》:“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汉 王充《论衡·量知》:“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筠 欲谋反,有僧素为人所信响,筠 乃召见。”《明史·薛国观传》:“帝初颇信嚮之,久而觉其奸,遂及於祸。”⒊谓信任归向。《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诸降 羌 及 归义羌侯 杨玉 等怨怒,无所信乡。”胡三省 注:“无所信嚮,不信 汉,
- 4.
归谊释义:归义。
- 5.
游谈释义:⒈游说。《战国策·赵策二》:“秦阳君 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於前者。”《汉书·邹阳传》:“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⒉闲谈;清谈。《后汉书·周勰传》:“至 延熹 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宴乐。”唐 刘知几《史通·列传》:“其间则有生无令闻,死无异蹟,用使游谈者靡徵其事,讲习者罕记其名,而虚班史传,妄占篇目。”宋 叶适《治势上》:“若夫五胡之乱,西晋 之倾覆,此其患特起於公卿子弟,里巷书生游谈聚论,沉湎淫佚而已。”⒊谓言谈浮夸不实。宋 曾巩《序越州鉴湖图》:“今谓湖不必復者,
- 6.
给复释义:免除赋税徭役。《晋书·武帝纪》:“﹝ 咸寧 元年﹞二月,以将士应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给復。”《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 太和 二十二年﹞詔以 穰 人首归大顺始终若一者,给復三十年,标其所居曰 归义乡;次降者,给復十五年。”《新唐书·高祖纪》:“丙寅,竇建德 伏诛。丁卯,大赦,给復天下一年。”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水灾策》:“太宗 加给復之恩,赐糜淖之餉,以救其变。”
- 7.
舍筏释义:舍弃渡人的船筏。谓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无用,不可再执着。语本《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知我説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唐 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寧知捨筏喻。身世已悟空,归途復何去。”后多以喻学习古人诗文要摆脱方法上的束缚,方能有所创造。
- 8.
酬奖释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归义建绩者,随劳酬奖。 ”宋 范仲淹《议守》:“少田处,许蕃部进纳荒田,以迁资酬奖,或量给价直。
- 9.
酬奬释义:亦作“醻奬”。给以奖赏。《梁书·儒林传序》:“朕日昃罢朝,思闻俊异,收士得人,实惟醻奬。”《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归义建绩者,随劳酬奬。”宋 范仲淹《议守》:“少田处,许蕃部进纳荒田,以迁资酬奬,或量给价直。”
- 10.
陵阪释义:山坡。《商君书·徕民》:“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復之,三世无知军事,秦 四竟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於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汉 徐干《中论·贵验》:“相彼玄鸟,止于陵阪。”南朝 梁 何逊《七召》:“跨躡谿间,电举陵阪,鸟不及飞,兽不遑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