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良 [xún liáng]
1. 谓官吏奉公守法。
2. 指循良的官吏。
4. 善良。
循良 引证解释
⒈ 谓官吏奉公守法。 《北史·孙搴等传论》:“房謨 忠勤之操,始终若一。
引恭懿 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
孙中山 《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
⒉ 指循良的官吏。
引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张夫子巡抚山东》诗之一:“循良久数 张京兆,副相依然 汉 上公。”
⒊ 善良。
引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乌可执一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舟子颇循良,令其糴米煮饭。”
国语词典
循良 [xún liáng]
⒈ 奉公守法。
引《北史·卷五十五·孙搴等传·论曰》:「恭懿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 不刚也。」
⒉ 善良守法的官吏。
引唐·柳宗元〈柳州谢上表〉:「心每遍于天下,常以万邦共理,必藉于循良。」
⒊ 善良。
引《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舟子颇循良,令其籴米煮饭。」
循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偱声释义:指顺着声律,顺着声音。亦指为官有循良之声。
- 2.
古锦囊释义: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古锦”。专指贮诗之袋。宋 韩维《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樊增祥《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 3.
廉循释义:廉洁循良。
- 4.
循声释义:⒈顺着声律;顺着声音。⒉指为官有循良之声。
- 5.
循良释义:⒈谓官吏奉公守法。⒉指循良的官吏。⒊善良。
- 6.
朴鲁释义:⒈朴实鲁钝。亦用为谦词。《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宋 岳飞《辞少保第四札》:“臣性资朴鲁,久叨宠荣,每惧满盈,弗克负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奔竞,外示朴鲁,中实姦猾。”⒉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隋书·地理志中》:“东莱 人尤朴鲁,故特少文义。”宋 苏轼《与迈求亲启》:“某长子 迈,天资朴鲁。”明 唐顺之《廷试策》:“纪纲弗振,则憸邪者或以矫饰取容,循良者或以朴鲁见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缘翁盛德,乃敢遽陈朴鲁:僕
- 7.
謡歌释义:歌谣。 《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是后民失其利,多致飢困。时有謡歌曰:‘败我陂者 翟子威,飴我大豆,享我芋魁。’”明 刘基《雁门太守行》:“循良一何多,謡歌满儿童。贤哉 洛阳 令,卓鲁相继踪。”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则市井恶少造謡歌誚邻人闺閫恶习,施之君父,罪不容於死矣。”
- 8.
风厉释义:⒈风迅疾猛烈。晋 张协《七命》:“天凝地闭,风厉霜飞。”⒉疾速。汉 张衡《南都赋》:“车雷震而风厉,马鹿超而龙驤。”李善 注:“风厉,言疾也。”三国 魏 曹植《七启》:“腾山赴壑,风厉猋举。”⒊犹暴虐,暴戾。《宋书·百官志下》:“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加罚,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知府 卜琼名 ﹞平时做官极其风厉,在街上看见有不顺眼的人,抓过来就是一顿。”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更有风厉之官不近人情,循良之吏反滋弊竇。”⒋严厉。《二十年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