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持 [jié chí]
1. 要挟;挟持。
例劫持飞机。
英[kidnap; abduct; hijack; seize; hold(keep,place,put) under duress;]
劫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刦持”。要挟;挟持。
引《汉书·赵广汉传》:“司直 萧望之 劾奏:‘ 广汉 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此事能任得其人,则速弭山右之乱,次抚 关中 之师,危局尚可支拄。且以查办为名,更不致为众议所刦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崇祯 叫大家起来,又戒他们不要受 黄道周 和 刘宗周 二人劫持,同他们一样目无君父,诽谤朝廷。”
国语词典
劫持 [jié chí]
⒈ 威迫挟制。
例如:「歹徒劫持人质,企图向家属勒索。」
近胁迫
劫持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威胁释义:⒈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威胁利诱。⒉使遭遇危险:洪水正威胁着整个村庄。
- 2.
胁迫释义:⒈威胁逼迫。⒉法律上指当事人故意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危害恐吓他人,使他人因恐惧而从事某种民事行为。构成无效民事行为。
- 3.
要挟释义: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挟(xié)。
- 4.
挟制释义: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服从:挟制人。 受人挟制。
- 5.
威迫释义:威逼:威迫利诱。
- 6.
胁制释义:用威力控制;挟制。
劫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质释义: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 后泛指为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而扣留或劫持的对方人员。
- 2.
会话劫持释义:在现实生活中,比如你去市场买菜,在交完钱后你要求先去干一些别的事情,稍候再来拿菜;如果这个时候某个陌生人要求把菜拿走,卖菜的人会把菜给陌生人吗?!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这恰恰就是会话劫持的喻意。
- 3.
凌劫释义:欺凌劫持。
- 4.
劫匪释义:进行抢劫或劫持的匪徒。
- 5.
劫叛释义:谓部下将士劫持主将而叛变。
- 6.
劫打释义:亦作“刧打”。 围棋术语。也叫劫争。开局后,当一部分棋势不利或被围困时,如按常规着法攻守将难于保全,即采取此种走法。劫,即强行劫持,借以转死为活,化危为安。对局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于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方可于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
- 7.
劫执释义:犹劫持,挟持。
- 8.
劫机释义:劫持飞机:劫机犯。
- 9.
劫杀释义:劫持并加以杀害。《韩非子·二柄》:“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九年,有盗劫杀后母 邓氏 及弟 訢,帝甚伤之。”
- 10.
劫迁释义:劫持;胁迫迁徙。
- 11.
反接释义:⒈ 把双手在背后捆绑起来。 接,连接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唐.柳宗元《童区寄传》⒉又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 12.
夺驾释义:侵犯、占领或劫持皇帝、高官。
- 13.
强劫释义:⒈亦作“强劫”。亦作“强刦”。亦作“彊劫”。以强力夺取。⒉强行劫持。
- 14.
恐怖主义释义:蓄意通过暴力手段(如制造爆炸事件、劫持飞机、绑架等),造成平民或非战斗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和主张。
- 15.
执劫释义:犹劫持。汉 荀悦《汉纪·高后纪》:“若 寄 父为功臣而又被执劫,虽权卖 吕禄 以安社稷,义存君亲可矣。”《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復欲望生耶?”唐 权德舆《王公神道碑铭》:“吾尝被冕服,近天子之光,不能酬恩刷耻,而遭罹执劫,得正而死,犹生之年。”
- 16.
抗质释义:谓劫持人质以相抗。
- 17.
拘劫释义:拘留劫持。
- 18.
持质释义:劫持人质。
- 19.
掳劫释义:俘获劫持。
- 20.
方回释义:⒈古仙人名。相传于唐尧时曾隐于五柞山,尧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⒉借指山野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