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铸铜 铸铜的意思
zhùtóng

铸铜

简体铸铜
繁体鑄銅
拼音zhù tóng
注音ㄓㄨˋ ㄊ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ù,(1) 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组词】:铸铁。铸造。铸件。熔铸。铸币。

tóng, ◎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组词】: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基本含义

指铸造铜器,比喻刻苦耐劳,锻炼自己。

铸铜的意思

铸铜 [zhù tóng]

1. 用铜铸造(器物)。

3. 一种含锌的铜。

铸铜 引证解释

⒈ 用铜铸造(器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倪璠 注引《广州记》:“马援 到 交阯,立铜柱为 汉 之极界也。”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禁人无得以铜为器皿,禁铸铜为浮屠佛像鐘磬者。”

⒉ 一种含锌的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铜》:“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倭铅和写(泻)为铸铜。”


铸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出文钱释义:古代钱币名。 汉灵帝 中平 三年所铸的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缘,故称。又名四出五铢、角钱。《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三年春……復修 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又铸四出文钱。”参阅 宋 洪遵《泉志·四出文钱》、千家驹 郭彦岗《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钱币》。
    • 2.
      彝器释义: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 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国语·楚语下》:“采服之仪,彝器之量。”韦昭 注:“彝,六彝;器,俎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荐彝器。”颜师古 注:“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裕 收 秦 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 建康。”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铸铜之法,三代 已备,鼎鐘彝器,制度各
    • 3.
      柜坊释义:唐 宋 都市中代客保管金银财物的商铺。宋 时许多柜坊已成为游手无赖之徒销熔铜钱、进行赌博非法行为的场所。宋 苏轼《乞降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城中有开柜坊人百餘户,明出牌牓,召军民赌博。”《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己丑,詔:‘京城无赖辈蒱博,开柜坊,屠牛马驴狗以食,销铸铜钱为器用杂物。令 开封府 戒坊市,谨捕之。’”
    • 4.
      白钱释义:⒈古钱币名。⒉清道光以后所铸铜钱,亦称“白钱”。⒊指不劳而获的钱财。⒋纸钱。丧祭用的明器之一。
    • 5.
      磨错释义:磨光锉平。多比喻磨炼意志。宋 叶适《徐德操墓志铭》:“虽然,世之操纵方圆,雕琢技能,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死往生来不能絶也。”《唐明律合编·私铸铜钱》:“磨错成钱令薄小者,徒一年。”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 6.
      笵铜释义:以模子浇铸铜。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七》:“博物院笵铜为门。”
    • 7.
      花朶释义:⒈亦作“花朵”。即花。《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皆缀花朶,儼若生人。”宋 王禹偁《芍药诗》之二:“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朶细含稜。”《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朶,烹着上好的雨水。”茅盾《诗与散文》一:“希望你只看见洁白芬芳的花朵,莫想起花柄上的尖利的刺罢!”⒉比喻青少年。张乐平《永做画坛孺子牛》:“我爱祖国的今天,爱祖国的花朵。”
    • 8.
      范铜释义:铸铜。
    • 9.
      钜亿释义:亿亿。 形容为数极多。《三国志·蜀志·糜竺传》:“僮客万人,貲产鉅亿。”《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造 金阁寺 于 五臺山,铸铜涂金为瓦,所费鉅亿。”胡三省 注:“鉅亿者,亿亿也。此言大数之亿。”
    • 10.
      钟镈释义:⒈即鎛钟。 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今太常钟鎛,皆於甬本为纽,谓之旋虫,侧垂之。”参见“鎛鐘”。⒉鎛钟。乐器名。唐 薛曜《舞马篇》:“鉤陈 周卫 儼旌旄,鐘鎛陶匏声殷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乃铸铜为龠、合、升、斗四物,以兴鐘鎛声量之率。”参见“鎛鐘”。
    • 11.
      铁兵释义:铁制兵器。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南朝 梁 江淹《铜剑赞》:“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五)》:“铁在初见视为贱金,只用来做工农的用具,到 战国 末年才渐渐有铁兵出现。”
    • 12.
      铜尺释义: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晋书·律历志上》:“始平 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故 阮咸 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文心雕龙>斟诠》:“铜尺,铜铸之尺,用以量较古乐器,又可依古尺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隋书·律历志上》:“一 周 尺:《汉志》王莽 时 刘歆 铜斛尺。后汉 建武 铜尺。晋 泰始 十年 荀勗 律尺,为 晋 前尺。祖冲之 所传铜尺。”
    • 13.
      铜禁释义:禁止销毁铜钱以铸铜器,并收缴铜器。 金 元好问《中州集·蔡太常珪》:“正隆 三年铜禁行,官得 三代 以来鼎钟彝器,无虑千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前后铜禁,行之不严,殆成虚文。”
    • 14.
      铜蟾释义:铜制的蟾蜍形器物,如水盂、墨合、灯盏之类。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下》:“建中 时,光宅寺 僧铸铜蟾为息烟灯,天下传之。”清 曹寅《寓斋即事与诸同人夜话有怀晚研曾寓此三年》诗:“凌结铜蟾戢墨兵,衰疲那竞世间名。”
    • 15.
      铜记释义:铜制的印记。《宋史·职官志七》:“熙寧 五年,帝命正其名,铸铜记给之,仍收还所用奉使印。”
    • 16.
      铜驼街释义: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故 洛阳城 中。以道旁曾有 汉 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 晋 陆机《洛阳记》:“洛阳 有 铜驼街,汉 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 外集众贤,铜驼陌 上集少年。’”
    • 17.
      铜鼓钗释义:叩击铜鼓的大型金银钗。《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因 虔朗 献铜鼓数枚於 王逵”元 胡三省 注:“谿峒诸蛮,铸铜为大鼓,初成,悬於庭中,置酒以招同类,豪富子女则以金银为大釵,执以扣鼓竟,乃留遗主人,名为‘铜鼓釵’。俗好相杀,多构仇怨,欲相攻,则鸣此鼓,至者如云。”
    • 18.
      隆兴寺释义:寺名。 俗称 正定大佛寺。在 河北省 正定县 城内。创建于 隋 开皇 六年(公元586年)。原名 龙藏寺。宋 时重建后改 龙兴寺。清 康熙 年间改今名。寺内 大悲阁 高33米。阁中高达22米的铜制大悲菩萨像铸于 宋 开宝 四年(公元971年),为 中国 古代铸铜艺术的杰作。寺内保存的 隋 代《龙藏寺碑》是研究 中国 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为 中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
      雇租释义:雇用之值。 《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法使天下公得雇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他巧者,其罪黥。”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雇租,谓雇佣之直,或租其本。”按,《汉书·食货志下》作“顾租”。
    • 20.
      鱼符释义:隋 唐 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 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 陆龟蒙《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闕,曾佩鱼符管 赤城。”宋 司马光《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勑鱼符。”明 张

铸铜(zhu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铸铜是什么意思 铸铜读音 怎么读 铸铜,拼音是zhù tóng,铸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铸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