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桥 [fēi qiáo]
1. 架设于高空的桥梁。
2. 军用渡河装置,如浮桥之类。
4. 工业用的高空运输设备。
飞桥 引证解释
⒈ 架设于高空的桥梁。
引《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又言‘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
⒉ 军用渡河装置,如浮桥之类。
引《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轆轤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水浒传》第一〇五回:“用飞桥转关轆轤,越沟堑,渡池濛。”
⒊ 工业用的高空运输设备。
引林斤澜 《母女》:“还有七八条飞桥,架在半空里,皮带骨碌碌,团团转,把砂子石头卷上山坡。”
国语词典
飞桥 [fēi qiáo]
⒈ 高架的桥。
引《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大秦传》:「而道多猛虎、师子,遮害行旅,不百余人,赍兵器,辄为所食。又言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
飞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樊楼释义:⒈宋 代 东京(开封)的大酒楼,又称 白矾楼。楼高三层,五楼相向,各有飞桥相通,华丽壮伟,日常顾客常在千人以上。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十七:“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 樊楼。”《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将及半晌,见座酒楼,好不高峻!乃是有名的 樊楼。”清 赵翼《西湖咏古》之四:“三竺 峯峦非 艮岳,两隄灯火似 樊楼。”⒉为酒楼的泛称。清 钱谦益《金陵杂题》诗之一:“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而今也入烟花部,灯火樊楼似 汴京。”李光《集诗述感》:“一骑樊楼日暮时,风尘无路去何之。”
- 2.
沧浪亭释义:江苏省 苏州市 名园之一。 原为 五代 吴越 广陵王 钱元璙 的花园,后归 宋 苏舜钦。舜钦 在园内建亭曰“沧浪”,遂因亭名园。后又为 韩世忠 所有,俗称 韩王园。园内假山起伏,古木葱茏,径幽水曲,颇具一格。元 陈孚《平江》诗:“沧浪亭 下望 姑苏,千尺飞桥接 太湖。”参阅 宋 苏舜钦《沧浪亭记》、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园策》。
- 3.
迥出释义:⒈亦作“逈出”。高耸貌。南朝 梁元帝《巫山高》诗:“巫山 高不穷,逈出 荆门 中。”《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众见飞桥逈出,崩腾而走。”明 傅新德《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岷 峨 迥出天连雪,栈阁平临马度云。”⒉突出;超群。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下:“子阳 诗奇句清拔,谢朓 常嗟颂之。洪 虽无多,亦能自迥出。”金 王若虚《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词音清亮,逈出一时,儕辈翕然推服。”⒊高出;超过。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明 陆
- 4.
金水河释义:又名 玉河,在 北京市。金 始引 玉泉 水东注于三海。明 萧洵《故宫遗录》:“自 瀛洲 西度飞桥上回阑,巡红墙而西,则为 明仁宫,沿 海子 导 金水河 步 邃河 南行为西前苑。”亦省称“金水”。明 萧洵《故宫遗录》:“中建小直殿,引 金水 绕其下,甃以白石。”
- 5.
饮虹释义:喝水的虹。古人迷信,以为虹是有生命的怪物。语本《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北周 王褒《玄圃濬池临泛奉和》:“石壁如明镜,飞桥类饮虹。”唐 钱起《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沉冲》诗:“座隅泉出洞,竹上云起岭。飢貁入山厨,饮虹过药井。”
- 6.
驾鹊释义:传说 牛郎、织女 分居天河两岸,每年七夕,喜鹊飞临天河,汇聚成桥,使之相会。事见《岁华纪丽·七夕》注引 汉 应劭《风俗通》。后因以“驾鹊”为七夕的典实。宋 吴儆《虞美人·七夕》词:“飞桥驾鹊天津阔,云驭看看发。”明 张煌言《七夕微雨》诗:“天上何常须驾鹊,人间那得似牵牛。”亦作“驾乌鹊”。清 洪昇《金环曲》:“至性由来动彼苍,一夜银河驾乌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