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违 [wú wéi]
1. 没有违背;不要违背。
3. 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
无违 引证解释
⒈ 没有违背;不要违背。
引《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伯奇 令无违, 申生 恭不贰。”
⒉ 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
引《论语·为政》:“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
杨伯峻 注引 黄式三 《<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无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群释义:谓与友朋相处无违失。《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陈澔 集说:“乐羣,则於朋徒无睽贰。”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研精冥想之士多好閒居,乐群者惟恒民为尔。”冰心《往事(二)》八:“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 2.
九言释义:⒈九句格言。 指 春秋 时 郑国 子大叔 告诫 赵简子 的九句话。《左传·定公四年》:“﹝ 郑 子大叔 卒。﹞ 晋 赵简子 为之临,甚哀,曰:‘黄父 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復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唐 杜牧《归融册赠左仆射制》:“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终身不倦。”清 钱谦益《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务赠中宪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守以终身。”⒉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宋 司马光《谢张丈置酒赐侍》:“九言闻善教,一顾得虚声。”⒊指一句九字的诗体。南朝 梁 萧统
- 3.
先大夫释义:⒈已故的大夫。《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大夫 臧文仲 教 行父 事君之礼。”《国语·周语中》:“昔先大夫 荀伯 自下军之佐以政,赵宣子 未有军行而以政。”⒉犹先父。《后汉书·逸民传论》:“先大夫 宣侯 尝以讲道餘隙,寓乎逸士之篇。”李贤 注:“沉约《宋书》曰:‘范泰 字 伯伦 ……薨謚 宣侯。’即 曄 之父也。”唐 穆员《河南洛阳县主簿郑君墓志铭》:“君事先大夫以闻礼为业,奉继太夫人以无违为志,孝也。”
- 4.
即阼释义:即位,登基。 《史记·孝文本纪》:“辛亥,皇帝即阼,謁 高庙。”《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道光 三十年,文宗 即阼。”
- 5.
嘉德释义:美德。《左传·桓公六年》:“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汉 崔駰《缝铭》:“惟岁之始,承天嘉德。”《宋史·乐志七》:“亦有嘉德,克相毖祀。”
- 6.
客亭释义:⒈供游客休息游玩的亭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此水便成浄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 濠 梁之性,物我无违矣。”⒉犹驿亭。古代迎送官员或宾客的处所。南朝 梁 刘潜《北使还与永丰侯书》:“足践寒地,身犯朔风,暮宿客亭,晨炊謁舍。”唐 朱庆馀《送窦秀才》诗:“江 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话未同山寺宿,离歌已向客亭闻。”《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癸酉至 长安,永兴 节度副使 安友规、巡检 乔守温 出迎 王益,置酒於客亭。”胡三省 注:“诸州镇皆有客亭,以
- 7.
懽如释义:欣喜貌。宋 叶适《草庐先生墓志铭》:“事父母兄无违志,朋友不倍其言,妻子裕如也,邻里懽如也。”
- 8.
无彊释义:不强制,顺乎自然。《荀子·解蔽》:“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彊也。”杨倞 注:“无彊谓全无违理彊制之萌也。”见“无疆”。
- 9.
特牲释义:祭礼或宾礼只用一种牲畜。 《左传·襄公九年》:“祈以币更,宾以特牲。”杨伯峻 注:“款待贵宾,只用一种牲畜。一牲曰特。”《国语·楚语下》:“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韦昭 注:“特牲,豕也。”《晋书·王祥传》:“著遗令训子孙曰: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设特牲,无违余命。”《礼记·郊特牲》唐 陆德明 题解:“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 10.
组紃释义:⒈丝绳带。 《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孔颖达 疏:“组、紃俱为絛也……然则薄阔为组,似绳者为紃。”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 北妇人,织絍组紃之事,黼黻锦绣罗綺之工,大优於 江 东也。”唐 杨巨源《古意赠王常侍》诗:“组紃常在佳人手,刀尺空摇寒女心。”⒉古指妇女从事的女红。唐 白居易《封太和长公主制》:“第四妹端明成性,和顺稟教。静无违礼,故组紃有常训;动必中节,故环珮有常声。”宋 王禹偁《平阳公主赞并序》:“余观 文母 之下,修
- 11.
荐信释义:⒈进陈实情。《左传·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杜预 注:“君有功德,祝史陈説之,无所愧。”杨伯峻 注:“荐信犹言陈其实情。荐,进也,此谓进言。”⒉荐举介绍的信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我説起要代你在 上海 谋一个馆地,又不知你怎样的才合式,因和他要了一张啟事名片,等你想定了那里,我就代你写一封荐信。”
- 12.
虚堂释义:高堂。南朝 梁 萧统《示徐州弟》诗:“屑屑风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虚堂復静。”唐 戎昱《客堂秋夕》诗:“隔窗萤影灭復流,北风微雨虚堂秋。”宋 朱熹《山北纪行》之十:“北渡 石塘桥,西访 濂溪 宅。乔木无遗株,虚堂唯四壁。”清 顾炎武《悼亡》诗之二:“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 13.
衰摧释义:犹衰颓。唐 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偈》:“素 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櫛之间,无违无失;今 素 貌虽陋,未至衰摧。”
- 14.
谨顺释义:⒈谨慎地顺从。《荀子·劝学》:“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谨顺其身,身犹人也。此谓君子言与不言,皆顺其人之可与不可,所谓‘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也。”⒉谨慎逊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长豫 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宋 范浚《高府君墓志铭》:“而 栴 亦能持身务学,姁姁谨顺,为克家者。”明 李东阳《徐中书挽诗》序:“先生念其平居谨顺无违志,至每候公退於门,风雨不易者二十年。”
- 15.
违事释义:指违背礼仪的事。《左传·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杨伯峻 注:“违事,违礼之事。”
- 16.
违命释义:⒈违背天命。 《左传·昭公八年》:“自 幕 至于 瞽瞍,无违命。”杜预 注:“自 幕 至 瞽瞍 间无违天命废絶者。”⒉指违背命令。《国语·晋语一》:“吾闻事君者,竭力以役事,不闻违命。”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顾西尚有违命之 蜀,东有不臣之 吴。”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於是三军皆曰:不敢违命。”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家人行李纷沓,违命而出。”
- 17.
违德释义:违反道德。《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於彗?”《汉书·文帝纪》:“上下驩欣,靡有违德。”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居有令闻,动无违德。”
- 18.
选輭释义:⒈同“ 选耎 ”。⒉《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元年》:“ 继恩 事主尽恭,昏定晨省,礼无违者,选輭不治, 北汉 主忧之。”
- 19.
酬辨释义:对答辨析。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相府多事,狱繫殷积,晦 随问酬辨,曾无违谬。”
- 20.
靡盬释义:⒈谓无止息。 指辛勤于王事。《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盬者,息也……《尔雅》曰:‘栖、迟、憩、休、苦,息也。’苦读与靡盬之‘盬’同。”唐 白居易《安南告捷军将黄士傪授银青光禄大夫试殿中监制》:“戎首来降,陪臣告捷;服勤靡盬,将命无违。”明 张居正《寿汉涯李翁七十序》:“諫议官琐闥,为耳目之司,非可一日闕者,独念翁老欲归,而天子遂许之,使諫议无靡盬之叹,翁得以介眉寿之福。”⒉借指王事,公事。《后汉书·刘陶传》:“窃见比年以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柚空于公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