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五释义:⒈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宋 贺铸《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清 林则徐《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⒉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宋 刘辰翁《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⒊谓十五岁。晋 陶潜《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唐
- 2.
乌薪释义:即炭。 宋 陶穀《清异录·黑金社》:“庐山 白鹿洞 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宋 范成大《雪中送炭与龚养正》诗:“谁与幽人暖直身,筠笼衝雪送乌薪。”
- 3.
冬葵释义:又名葵菜、冬寒菜、蕲菜。葵的一种。叶肾形,稍皱缩。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嫩梢、嫩叶可作蔬菜。茎叶皆入药。
- 4.
固阴冱寒释义:严冬寒气凝结,积冻不开。《左传·昭公二年》:“深山穷谷,固阴沍寒。”孔颖达 疏:“固,牢也;沍,闭也。牢阴闭寒,言其不得见日,寒甚之处。”宋 李纲《论建中兴之功札子》:“隆冬固阴沍寒,层冰千里。”
- 5.
无骨释义:⒈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礼记·深衣》:“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郑玄 注:“当骨,缓急难为中也。”⒉体无骨骼。形容体态柔软轻盈。《尸子》卷下:“徐偃王 有筋而无骨。”《飞燕外传》:“丰若有肌,柔若无骨。”唐 刘禹锡《观柘枝舞》诗之二:“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⒊以指无骨虫。《吕氏春秋·任数》:“不至则不知,不知则不信,无骨者不可令知冰。”高诱 注:“若无骨之虫,春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⒋不要折伤骨骼。《国语·晋语九》:“夷请无筋无骨,无面伤,无败用,无陨惧。”韦昭 注:“无骨,无
- 6.
毡炉会释义:亦作“氊炉会”。 宋 代每年十月初一,游士在 庐山 白鹿洞 举行的一种酒会。宋 陶穀《清异录·黑金社》:“庐山 白鹿洞 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冬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氊炉会,盖御密窗牖,张置毯褥,以是日始也。”
- 7.
涸阴释义:犹穷阴。 谓隆冬寒气凝结或指极北之地。涸,通“沍”。
- 8.
蟾兔释义:⒈蟾蜍与玉兔。旧说两物为月中之精,因作月的代称。《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唐 欧阳詹《玩月》诗:“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清 方文《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前夕与我约,月明登兹臺,蟾兔忽已缺,轩车犹未来。”⒉月中玉兔。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 9.
迨及释义:⒈达到。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苟耳目所闻知,心力所迨及,少关政理,輒以陈闻。”⒉等到。晋 陆机《长歌行》:“迨及岁未暮,长歌承我闲。”南朝 宋 刘铄《拟孟冬寒气至诗》:“迨及凉风起,行见寒林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 10.
醵金释义:集资,凑钱。 宋 陶穀《清异录·黑金社》:“庐山 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冬备,号黑金社。”明 陶宗仪《辍耕录·暖屋》:“今之入宅与迁居者,邻里醵金治具,过主人饮,谓曰暖屋,或曰暖房。”清 戴名世《汪河发墓志铭》:“先是 河发 病中,诸师友醵金相助为药饵与棺衾葬埋之费,并其母太夫人养老之资,皆古道之不可多见者。”
- 11.
陵冬释义:傲然不为冬寒所屈;敢于冒犯冬天的寒威。
- 12.
飞光释义:⒈飞逝的光阴。南朝 梁 沉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宋 曾巩《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清 张云锦《玉烛新·和南台徐丈雪夜艺舫韵》词:“才转眼春暖冬寒,飞光去来何骤。”鲁迅《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诗》:“綺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⒉犹耀光。南朝 梁 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