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贬责 贬责的意思
biǎn

贬责

简体贬责
繁体貶責
拼音biǎn zé
注音ㄅㄧㄢˇ ㄗ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ǎn,(1)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组词】:贬低。贬义。褒贬(①评论好坏;②指出缺点)。(2) 减低,降低。【组词】:贬值。贬职。

zé zhài,(1) 同“债”。

基本含义

指责、批评别人的过错或缺点。

贬责的意思

贬责 [biǎn zé]

1. 贬毁责备。

[depreciate; censure;]

贬责 引证解释

⒈ 批评,指责。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汉 赵岐 注:“言乱臣贼子惧《春秋》之贬责也。”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其本判官及所管刺史,仍乞重加贬责,以絶姦欺。”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恶事的贬责它,使人知怕;有善事底褒奬它,使人知劝。”
郭沫若 《天地玄黄·新缪司九神礼赞》:“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是不屑于自我宣传,但也无须乎自我贬责的。”

⒉ 贬谪责罚。

唐 李翱 《论事上宰相书》:“柳泌 为刺史,疏而不止; 韩潮州 直諫贬责,諍而不得。”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二:“熙寧 以前,臺官例少贬责,间有补外者,多是平出,未几復召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虽擢科第,亦以素讥议 贾,中遭贬责,仕宦蹉跎。”


国语词典

贬责 [biǎn zé]

⒈ 指出错误加以批评、责备,并给予不好的评价。

如:「他办事不力,因而遭到上司的贬责。」

贬罚 贬斥 批评 指责 责备

称许


贬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批评释义:对优缺点进行分析。 专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与“表扬”相对:培养对文章的鉴赏和批评的能力。不要听不得批评。
    • 2.
      指责释义:指摘;责备:大家指责他不爱护公物。
    • 3.
      责备释义:原意是要求人尽善尽美,后指批评、指责过失。
    • 4.
      贬斥释义:贬低并排斥或斥责。
    • 5.
      贬罚释义:贬抑指斥。

贬责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称许释义:赞许:他做生意童叟无欺,深受群众称许。

贬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平出释义:⒈古代文书中提到天神、地祇、天子、皇后等时应提行以示尊崇,谓之“平出”。⒉宋代中央机关的官员出任地方官,不含贬责之意,亦谓“平出”。
    • 2.
      讥贬释义:讥刺贬责。
    • 3.
      诃贬释义:呵斥贬责。 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昔时同游,各以盛年,自喜僕在众中年最少,志趣为最疏阔,每抵掌论议訶贬今世人。”
    • 4.
      诛语释义:贬责的评语。
    • 5.
      诛贬释义:贬责。
    • 6.
      贬责释义: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横加贬责。不待贬责而深刻自省。
    • 7.
      贬量释义:对人和事物进行贬责性的评价。
    • 8.
      贬骨释义:指被贬责的历史人物。
    • 9.
      避宫殿释义:谓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
    • 10.
      避正堂释义: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
    • 11.
      避正殿释义: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贬责(bianz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贬责是什么意思 贬责读音 怎么读 贬责,拼音是biǎn zé,贬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贬责造句子